圖:伶仃洋大橋多項技術領先國際

  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將進一步完善!作為灣區重點樞紐工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28日順利合龍,意味該項目橋梁工程實現全線合龍。據透露,伶仃洋大橋主塔有90層樓高,並創造多項國際領先橋梁技術,包括首創鋼橋面板全熔透焊接接頭技術、研發新型組合氣動控制技術助力超高橋梁抗臺風等。而深圳通道擬於明年全線建成通車,屆時深圳至中山的車程將由目前2個小時縮減為約20分鍾,加速形成灣區一小時乃至半小時經濟圈。\大公報記者 方俊明中山報道

  據瞭解,深中通道全長約24公裡,處在粵港澳大灣區A字形交通主骨架最關鍵一橫,是集海底鋼殼沉管隧道、海中超大跨徑橋梁、深水人工島、水下樞紐互通於一體的超級集群工程。

  用鋼量等同14座巴黎鐵塔

  其中,伶仃洋大橋作為深中通道項目關鍵控制性工程之一,鋼結構用鋼量約10萬噸,相當於14座巴黎鐵塔的總重量。該大橋主跨1666米,主塔高270米,相當於90層樓高,通航淨空高度為76.5米,位居世界前列。該大橋是世界最大跨徑的海中鋼箱樑懸索橋和世界通航淨空最高的海中大橋,未來可以滿足30萬噸散貨輪和3萬標箱集裝箱船的通航需求。

  伶仃洋大橋自2018年9月首根主墩樁基開鉆,3000多名建設者克服瞭全海上作業、16個臺風等不利條件,歷時5年順利合龍。“伶仃洋大橋鋼箱樑節段具有超寬、超大特點,結構形式復雜。”中交二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副經理張平說:“我們研發瞭850噸級智能化纜載吊機,能夠實時監控吊裝數據、動態調整吊裝速度,解決瞭吊裝同步穩定性差、起重能力和起升速度無法保證等難題。”

  目前,伶仃洋大橋建設創造瞭多項國際領先橋梁技術,包括首創鋼橋面板全熔透焊接接頭技術、研發應用瞭中國首臺一體化智能築塔機等。該項目還打造大型鋼箱樑智能制造生產線,自動化激光切割、全自動焊接及塗裝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均由一套智能制造系統控制。

  項目單元件100%智能制造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范傳斌表示,該項目單元件制造智能設備使用率100%,板單元制造生產效率提高瞭30%以上,智能噴砂效率相比於傳統手工噴砂效率提升5倍,真正實現提質增效,推動中國鋼橋梁制造技術的發展。

  為滿足橋面高達91米的抗風需求,建設團隊還研發瞭新型組合氣動控制技術,將此前大跨整體鋼箱樑懸索橋顫振臨界風速水平提高瞭26%,達到88米/秒,能抵禦17級臺風,達到瞭世界領先水平。面對高溫、高濕、高鹽的惡劣環境,深中通道成功研發瞭目前世界強度等級最高的2060兆帕“懸索橋”主纜鋼絲索股以及“鋅─鋁─鎂”鍍層,主纜鋼絲耐久性提升50%,擴大瞭中國橋梁產業世界領先優勢。

  按工期計劃,深中通道全線預計今年年底前貫通,擬於2024年建成通車,屆時將與虎門大橋、南沙大橋、廣深高速、廣珠東線、廣珠西線等通道一起,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串珠成鏈,構建大灣區“一小時經濟圈”新格局,進一步推動灣區珠江兩岸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互聯互通。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