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準國務院增發國債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明確中央財政將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增發2023年國債目的何在?增發的國債用於何處?萬億元的國債資金如何管理?
為何增發:支持災後恢復重建、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必要之舉
今年以來,我國多地遭遇暴雨、洪澇、臺風等災害,部分地區受災嚴重、損失較大,地方災後恢復重建任務較重。同時,近年來各類極端自然災害多發頻發,對我國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出瞭更高要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8月17日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恢復重建”“進一步提升我國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這些重點工作離不開“真金白銀”的保障。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盡管年初預算已經安排瞭相關常規救災和防災減災資金,但難以滿足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需要。
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系主任劉怡看來,疊加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保障“三保”支出等因素,地方通過自有財力大幅增加相關領域資金安排的餘地較小。
“增發2023年國債,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舉措。”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以強有力的資金保障有關工作落實,集中力量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和彌補防災減災救災短板,整體提升我國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從國際上看,不少國傢也會在年中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進行一些預算調整。”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石英華說,根據今年我國的災情,中央財政增發國債、調整預算,是務實之舉,體現瞭財政加力保障重點支出的導向。
如何使用:增發國債將於四季度發行 資金全部安排給地方
據瞭解,結合災後恢復重建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需要,並統籌財政承受能力,中央財政將於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0000億元,並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全部安排給地方。其中,今年擬安排使用5000億元,結轉明年使用5000億元。
“中央財政增發國債,但具體資金使用全部都在地方,這有助於緩解地方財政收支壓力,進一步優化瞭財政支出結構,也進一步優化瞭債務結構。”石英華說。
資金使用方面,據財政部介紹,將重點用於八大方面:災後恢復重建、重點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點防洪工程、灌區建設改造和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行動、重點自然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工程、東北地區和京津冀受災地區等高標準農田建設。
“此次資金使用安排跨越今明兩年,體現瞭政策的連續性。資金使用方向兼顧瞭當下和長遠,在支持災後恢復重建、保障民生的同時,還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加強抵禦自然災害的長期能力建設,有利於促進高質量發展。”石英華說。
此次增發的國債將在今年四季度發行。“我們將及時啟動國債發行工作。目前,財政部已對四季度國債發行計劃作出調整,為增發國債留出空間。”這位負責人說。
下一步,國傢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項目審核把關,盡快將資金落到具體項目。財政部還將及時下達國債項目預算,推動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國債資金投入使用後,也有利於帶動國內需求,有助於進一步鞏固經濟回升態勢。”劉怡說。
怎樣管理:中央預算相應調整 增發國債資金納入直達機制
在增發國債之後,2023年中央預算也作出相應調整。
據瞭解,2023年中央本級支出不變,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比年初預算增加5000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相應增加5000億元,支出增幅由5.2%提高至7.4%。
與此同時,財政赤字也相應增加。2023年全國財政赤字由38800億元提高至48800億元,中央財政赤字由31600億元增加到41600億元,預計財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近年來,中國政府負債率低於其他世界主要經濟體。在劉怡看來,當前我國政府具有增發國債的空間,此次增發後風險整體可控。
萬億元的國債資金,如何管好用好?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充分利用直達機制,將國債支出資金全部納入財政直達資金范圍,實施全流程跟蹤監測,確保資金按規定用途使用。
“我們還將組織財政部各地監管局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盯緊盯牢國債資金使用,嚴查擠占挪用國債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有效防范政府債務風險。”這位負責人說。
(來源:新華社 記者:申鋮)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