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雨果獎被譽為“科幻文學界的諾貝爾獎”,該獎項以紀念科幻界先驅雨果·根斯巴克而設立,並由世界科幻協會定期頒發。海漄成為繼劉慈欣、郝景芳後,第三位獲得雨果獎作品獎的中國科幻作傢。
雨果獎由世界科幻協審核,評選過程十分嚴謹,從提名和最終決選獲獎名單,都是由會員投票選出,評選委員會主要負責提名收集、票數統計和資格審核,最後再由本屆大會會員進行最終投票。
由於隻要交納少量費用就可以成為擁有投票資格的會員,雨果獎通常收到的投票數量相當大,因此忠實反應瞭廣大讀者的喜好和看法。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曹媛 黃子瀟 深圳報道
2023年10月21日晚,33歲的海漄從一眾嘉賓中站起。
雨果獎最佳中篇小說獲獎,這個被稱為科幻文學界的“諾貝爾獎”的獎項在時隔8年後再次花落中國,獲獎作品為《時空畫師》。
海漄快步上臺,遞給他獎杯的是劉慈欣,也是中國雨果獎的第一個獲得者,2015年,《三體》斬獲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頒獎者此前是默默無名的水庫“電工”,獲獎者是銀行普通的一線員工。
“我像是通過蟲洞,穿梭在科幻與現實之間。”24日,從成都回到深圳後,海漄與南方財經全媒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面對面,他如是描述自己的創作經歷。
在以“卷”著稱的深圳,一個原本平常的上班族,獲獎後讓很多人驚訝。訝異於他為何能在快節奏的一線城市、瑣碎的傢庭生活中,每天擠出一點時間培養自己的愛好。好奇於一個和科幻看起來“毫不相關”的金融工作者,如何成為雨果獎的獲得者。人們還感嘆於,領完雨果獎後,“上班族”海漄又馬不停蹄地乘坐最晚一班航班返回深圳。
海漄感慨,“獲獎純屬意外,但工作卻是真實的存在”。
面對眾多媒體的聚光燈和隨之而來與劉慈欣的“比較”,海漄說他不喜歡“第二個劉慈欣”這種稱號,“我不想成為誰或者變成誰”。
藏在銀行工位裡的科幻作傢
時間再次撥回10月21日的成都。
身著“槍駁領”西裝、襯衣、領帶的海漄登臺領獎,眼尖的同事一眼就認出瞭那一襲行服。隨後,海漄的工作群、同事群等溢滿瞭對他的祝賀,各種社交平臺上活躍著的銀行人都在感慨,“為什麼人傢下班後還能看書寫作,我下班後隻想躺著。”
當天晚上,海漄致完頒獎詞後,又馬不停蹄地乘坐最晚一班航班返回深圳。“上周五已經請瞭一天假,周一一定得趕回來上班。原定計劃還約瞭重要客戶。”海漄接受采訪時說。
10月23日,周一。和往常的工作日一樣,穿著行服的海漄坐在公司的格子間裡,桌上擺放著一沓需處理錄入的工作單據,隻有桌角的鮮花還在提醒他頒獎典禮現場的激動人心。但撲面而來的電話和信息還是會令他困擾。
這是海漄獲獎後的幾天,作為一名直面客戶的一線銀行員工,在聚光燈後,海漄又隱身在格子間裡。記者在海漄所在公司的一間辦公室見到瞭他,還是熟悉的白襯衫和西裝褲,但他略顯疲憊。
如何平衡本職工作、生活與寫作?是大傢最好奇的地方。
“我的愛好就是在寫作和讀書這一塊,那我隻要做好時間區分,其實兩者是太會互相幹擾的。”
海漄在深圳的傢,有一間臥室專門為他改造成瞭書房,一張單人床、一張書桌、一臺電腦、一整面墻的書,陪伴海漄度過無數個夜晚。
“這個房間的門一關,我就仿佛進入瞭另一個平行世界。”他說。
銀行人的工作節奏繁忙,加班到深夜是常態。“因為本身工作很忙,陪伴傢人的時間並不多,我還把業餘的時間很大一部分用在自己的愛好上,跟傢人相處的時間並不多,這些方面確實是有很多虧欠傢人的地方,但傢裡人也仍然願意支持我的愛好。”
而每天忙碌工作之餘還要投入寫作,需要極強的自律性和堅持,海漄告訴記者,“這是這個行業賦予我的,金融業對我更多是一種寫作習慣和寫作態度的培養,是一種追求高效率、追求認真細致的一種職業態度。”
八光分文化編輯田興海是海漄在科幻寫作上的一位責任編輯,“對他的第一印象是,和很多比較隨性的創作者不同,海漄是一個很有紀律性的人。他的工作繁忙,但仍然保持著勤奮的寫作習慣,一旦答應瞭交稿基本不會拖稿。”
但就在關註紛至沓來的時候,海漄也表示,確實沒有料到傳播度會這麼高,對我現階段的工作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但是我覺得等這個熱度過去瞭以後,我覺得還是可以回歸日常,安心做我的工作。
“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本身就不是既定的,就是各種充滿各種意外和變化的,我在深圳這麼多年,我覺得唯一的變化就是他一直在變化,既然現在已經是有超乎我預期的局面出現瞭,那我既來之則安之。”他告訴記者。
《時空畫師》不應隱身海漄身後
對海漄生活、工作、身份的討論甚囂塵上,但海漄最希望大傢討論的還是他的作品。
《時空畫師》以北宋名畫《千裡江山圖》創作,將歷史、科幻與推理糅合,古今交織時空穿梭,重新編織瞭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往事。
為何《時空畫師》能夠受到雨果獎評委青睞?
雨果獎評委評價稱,“《時空畫師》以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描繪瞭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感人故事。”
海漄認為“作品本身是一個科幻和歷史相結合的作品,這其實在以往的作品中,包括以往雨果獎的獲獎作品中,是比較少見的,我覺得這一點可能是打動評委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歷史科幻確實是一個不常見的科幻文學類別,但在海漄的作品中,這類風格屢見不鮮。
這也得益於他兒時的經歷和興趣愛好,他在頒獎典禮上說道:“在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故鄉的書店就在我的腦海中,搭建瞭一個隻屬於我個人曲徑通幽的私人花園,在這花園裡面,科幻是其中最美麗的風景”。
在《時空畫師》故事結尾,海漄設置瞭一個開放式結局。
記者問他,如果你是故事裡的警官周寧,你願意和鬼影一樣舍棄肉身,在高低維世界中自由穿梭嗎?
“也許我會僅僅出於好奇心,可能會去想看一看鬼影所在的那個世界,但要我完全舍棄現實世界我是做不到的。”海漄認為,很多讀者也有一個誤讀,覺得鬼影是一個消極避世的形象,但鬼影在他失去生命之前,他在努力改變這個時代,隻是確實他已經盡力瞭,時代也不是他能改變的,他為此也付出瞭生命的代價。
“我覺得他在奮鬥過後,接受現實進行一種避世,也是一種正常的選擇。”
我不想成為“第二個劉慈欣”
不論是從劉慈欣手裡接過獎杯,還是同樣獲得雨果獎,亦或都是最普通的“基層工作者”。他們都不可避免、被動地被媒體和公眾放到瞭一起。
“下一個劉慈欣”、“第二個劉慈欣”的稱號隨之而來,但海漄明確表示拒絕這個稱號。
海漄告訴記者,“這個話我是非常反對的,不管是拿獎前還是拿獎後,我僅僅是一個科幻迷。很多人曾經被冠過這種名號,現在輪到我瞭。”
他認為自己和“大劉”沒有任何可比性,這體現在不同的寫作風格、不同的寫作水平、不同的寫作類別、作品的體量大小等方面,“他寫的是長篇,我現在目前為止寫的都是短片,作品體量上的差距、水平上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
劉慈欣的科幻作品大多屬於長篇小說,例如最耳熟能詳的《三體》《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等。而海漄目前面世的科幻作品大多屬於中短篇,例如第一篇小說《血災》,2020年的《龍骸》,2021年的《江之怒》《走蛟》,還有《時空畫師》。
“劉慈欣的成功也不是任何人可以復制的。”海漄強調,“我覺得我們做好自己就行瞭,不需要成為誰或者是變成誰。”
盡管不接受“下一個劉慈欣”這類稱號,但在采訪過程中,“劉慈欣”和他的作品也是海漄提及最多次的科幻作者和科幻作品。
談及是在何種契機下開始進行科幻寫作,海漄說“有兩篇小說,對我影響比較大的,一個是大劉的《吞噬者》,另一個是潘海天的《餓塔》,這兩篇作品直接讓我癡迷上瞭科幻,然後到瞭這個時候我自然而然就會去想自己寫。”
而對比像劉慈欣這類科幻作傢,海漄也認為自己並非“天賦型”作傢。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講,我們的努力程度都沒夠到談天賦的地步。”他說,“大劉的所有作品,不管是影視作品還是文學作品,包括他的一些訪談我都看過的,這讓我更能體會到他有今天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有一個非常漫長的積累過程。”
海漄還提到,他還特別喜歡潘海天的作品,“他的文筆有著科幻圈裡非常少見的空靈,才華橫溢,我非常喜歡他在《餓塔》中塑造的那種絕望,給我帶來非常大的震撼。”而在國外的作品中,他喜歡石黑達昌的《冬至草》,小川一水的選集《老威爾的行星》中的那篇《漂流者》,還有特德·蔣的大部分作品,特別是他的《巴比倫塔》。
目前,海漄的周中有一到兩天會花上30分鐘到1小時的時間用於創作,周末的時候會投入更多,海漄的創作產出大約維持在一年6萬字。
國產科幻題材浪潮湧現
2019春節,很多兒童、學生、工人、農民和老人一同看瞭一部電影——《流浪地球》,在那個春節,不論你是不是科幻迷,都多多少少地知道瞭一個人——劉慈欣。
雖然2015年《三體》就斬獲瞭雨果獎,劉慈欣也成為瞭“海外辨識度最高的中國人”,但國內對於科幻文學和科幻作傢的認知程度還相對小眾。
與絕大多數國內科幻作者、科幻讀者相同,海漄和劉慈欣作品都是發佈在《科幻世界》《銀河邊緣》等著名的科幻刊物上。
相比海外的科幻作品,中國的科幻作品,在浩瀚的宇宙,廣漠的時空下,總會包裹著歷史和厚重和傢國情懷。
劉慈欣的《地火》、《鄉村教師》等作品充滿瞭鄉土情懷,何夕的《傷心者》是母愛的科幻式頌歌,王晉康曾說自己寫的科幻帶著“紅薯味兒”,而海漄的《時空畫師》中《千裡江山圖》的文物背景故事更折射出瞭他對傳統文化的熱忱。
但隨著《流浪地球》斬獲近50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本土科幻題材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開始出圈。
本土科幻領域出現瞭各式衍生作品和極具商業價值的影視IP——以《流浪地球》兩部曲為代表的大熒幕作品,以《三體》為代表的電視劇,Netflix的海外版《三體》網劇、《靈籠》《我的三體》《星域四萬年》等為代表的動畫,《端腦》《賽博英雄傳》等為代表的漫畫,《戴森球計劃》《崩壞》等為代表的遊戲,編織瞭龐大的科幻產業矩陣。
內容背後是資本的助力,科幻文學和影視作品受到瞭資本的追逐。《2023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2022年科幻影視產業總營收83.5億元,同比增長16.1%。其中,科幻院線電影票房實現平穩增長,科幻題材網絡電影占比有所提升,科幻微短劇成為科幻影視產業新增長點。近日在成都舉行的世界科幻大會上,更是有21個科幻產業項目現場簽約,總投資約80億元。
“毫無疑問,隨著本土優秀科幻作品的不斷湧現,科幻潮將越‘卷’越高。”有業內人士在朋友圈如此評價海漄此次獲獎。
而值得註意的是,本屆雨果獎中國科幻創作者共獲得四個獎項。除瞭海漄憑借《時空畫師》獲得最佳短中篇小說獎,文復明獲得最佳粉絲藝術傢,創辦於2020年的《零重力報》獲得最佳粉絲雜志,趙恩哲獲得最佳職業藝術傢。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上,郭帆公佈瞭“流浪地球短片集”計劃,顯示出其深耕科幻題材的勃勃野心。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