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動態

深圳發佈全國首個寧靜城市建設規劃

近日,《深圳市寧靜城市建設規劃(2023—2027年)》正式印發實施,成為全國首個寧靜城市建設規劃。在工業噪聲過程管控方面,《規劃》提出,倡導工業企業“退城入園”措施,倡導散落在居住區的工業企業搬入遠離居民區的工業園區,減少“工居”混雜現象,從源頭減少工業噪聲擾民;完善工業企業管理模式,制定工業噪聲重點管控名錄,進行分級分類管理,明確管控重點。(深圳特區報)

深圳:2023年新增基礎教育學位20萬座以上,新增特色高中10所以上

記者從深圳市政協 “加快基礎教育增量提質”十大民生實事監督性視察中獲悉,目前,深圳繼續攻堅基礎教育學位建設,2023年將新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180所以上,新增基礎教育學位20萬座以上。同時,深圳將實施普通高中特色發展工程,從2023年起,支持15-20所特色項目成效顯著的高中開展特色高中創建工作,形成“一校一特色”格局。2025年,建成10所左右涵蓋理工、人文社科、體育、藝術等領域,具有鮮明育人特色的高水平特色高中。(深圳特區報)

二、區域經濟

全國千強鎮公佈 珠三角104個鎮上榜

10月20日,《2023年全國千強鎮發展報告》正式發佈。廣東省表現亮眼,112個鎮入選2023年全國千強鎮,數量居全國第三。據悉,珠三角有104個鎮“組團”上榜,其中東莞28個、佛山19個、廣州18個、中山13個、珠海10個、江門7個、惠州5個、肇慶4個,顯示珠三角鎮域經濟活躍而強大。(南方+)

全省唯一!中山獲評國傢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試點城市

中山市衛健局發佈消息,財政部辦公廳、國傢中醫藥管理局綜合司通過競爭性評審方式,在全國遴選出15個國傢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試點城市。其中,中山成為廣東省唯一獲評國傢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試點項目的城市,中央財政將按每個項目最高2億元的標準支持中山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南方日報)

三、科技創新

中國算力網粵港澳大灣區調度中心上線

10月20日,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算力產業大會——智算產業發展大會在韶關舉行。會上,中國算力網粵港澳大灣區調度中心正式上線。該調度中心是韶關市與鵬城實驗室共同建設的“中國算力網”項目全國首個區域級資源調度中心,上線後,整個大灣區的算力資源能像並網的電力一樣,實現統一調配,讓大灣區算力、數據、網絡資源實現融會貫通。(南方日報)

無人機運送檢驗標本!深圳龍華首條醫療運輸航線啟用

10月20日上午,一架搭載著檢驗標本的無人機,從龍華區人民醫院民治街道區域社康中心平穩升空,飛往2.8公裡外的龍華區人民醫院。7分24秒後,飛機順利降落,標本被送到檢驗室進行檢驗。隨後,第二架無人機也從龍華街道區域社康中心成功啟航,2.1公裡的距離僅用時6分12秒抵達。這是深圳市龍華區首次運用無人機運送臨床檢驗標本,也是龍華首條醫療運輸航線。(深圳特區報)

四、金融發展

國際金融論壇(IFF)2023年全球年會將於10月27日至29日在穗舉辦

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國際金融論壇(IFF)2023年全球年會新聞發佈會。據介紹,國際金融論壇2023年全球年會將於10月27日至29日在廣州南沙新落成的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舉行,主題為“新資本、新價值、新世界:全球經濟碎片化下的重振與合作”,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廣州市人民政府和國際金融論壇共同主辦。這也是該年會第七次在廣州舉行。(廣州日報)

五、港澳動態

3600萬人次、750萬輛次!港珠澳大橋開通五周年

2018年10月23日正式開通以來,港珠澳大橋在粵港澳三地居民的工作、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通道與紐帶作用。5年來,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往來粵港澳三地的人員總數達3600萬人次,車輛750萬輛次。其中,港澳居民出入境總數達1980萬人次,占比達55%。在今年1月和7月相繼實施的“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政策帶動下,今年口岸出入境車流量已達235萬輛次,是2019年同期的3.6倍,14次刷新單日車輛通行紀錄,“港車澳車北上”總量已超92萬輛次,占總量的39%。(南方+)

深圳灣口岸21日客流量突破13萬人次

記者從深圳灣邊檢站獲悉,10月21日,該邊檢站累計查驗出入境人員13萬人次,深圳灣口岸創今年以來單日客流新高。今年重陽節,香港公眾假期為10月23日,恰與周末相連形成瞭3天小長假。據統計,10月21日-22日(截至12時),深圳灣邊檢站累計查驗出入境旅客約16.6萬人次,其中香港旅客占周末兩日出入境旅客總量約七成。(央視新聞)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