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夏季的第四個節氣。夏至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正午時分,北回歸線及附近地區會出現“立竿無影”的奇景。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
清陳希齡《恪遵憲度抄本》中解釋瞭“夏至”一詞的由來:“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
夏至是盛夏的起點,從夏至起,經過三個“庚日”,便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
夏至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頻繁,多雷陣雨,民諺說“夏雨隔田坎”。
此時,也是江淮“梅雨”季節,梅子黃熟,空氣潮濕,陰雨連綿。
【節氣三候】
一候鹿角解
古人認為,鹿喜陽,鹿角朝前而生,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開始衰竭,所以鹿角開始脫落。
二候蟬始鳴
蟬在夏至後開始鼓翼而鳴。北宋蘇軾《阮郎歸·初夏》詞中寫道:“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種藥草,自夏至開始蓬勃生長,此時正值夏天過半,所以得名“半夏”。
【節氣習俗】
祭神祀祖
在古代,夏至和冬至一樣,是民間的重要節日,古時稱“夏節”“夏至節”。民間在這天有祭神祀祖的習俗。
夏至吃面
民間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夏至時,新麥已收割,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之意。民諺說:“吃瞭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一些地區也有夏至吃餛飩、食粽子的習俗。
消夏避伏
古人有“歇夏”假期,北宋龐元英《文昌雜錄》中寫道:“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此時,婦女們互相贈送折扇、粉脂等物。富貴人傢也於夏至日後拿出“冬藏夏用”的冰來消夏避伏。
夏至時節,萬物自在生長,佳木秀而繁陰。南宋范成大《喜晴》詩中寫道:“窗間梅熟落蒂,墻下筍成出林。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唐劉禹錫《竹枝詞》中也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雨過天晴終有時,不必囿於一時的陰晴,人生處處好時節。
監制丨王姍姍 張鷗 閆博
制片人丨王薇 楊秀紅 申珅
主編丨李瑛
策劃丨陳寧澤一
編輯丨樊嘉晨 劉天哲 王映涵
承制丨新聞包裝工作室
技術監制丨李宏海
項目制作負責丨吳浩 劉強
項目設計及AR制作丨吳崢 李華 邢禕
音樂配樂丨王璇
書法文字丨董倚橋 王金陽
手繪及場景動畫合成制作丨高晨凱 張磊 齊文 侯曉磊 郭帥 段晨陽 謝依原
AR技術丨馬亮 王奕涵
視覺設計丨林琳 李靈睿
撰稿丨郭林麗
專傢顧問丨丁樂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