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積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廣州和南沙在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中能夠發揮哪些作用?給港澳青年在粵創業提供瞭哪些支持?
3月26日,亞青論壇主題論壇第四場,以“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發展”為主題在廣州南沙灣濱海會議中心舉辦。
與會嘉賓來自政、企、研不同領域,從人才培養、教育科研、投資建設、科技智造等不同角度,暢談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智慧策略與可行路徑,勾勒大灣區合作發展新願景。
迎來政策“東風”
南沙成為“未來之城”
與會嘉賓普遍認為,隨著《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下稱《南沙方案》)的出臺,青年人才將進一步加速集聚,新興產業將進一步完善佈局,廣州南沙是一片藍色海洋,生機勃勃、前景無限。
“灣區之心、戰略平臺、開放門戶、創新高地、未來之城”廣州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黨工委副書記謝偉在致辭中用這五張“名片”向與會嘉賓介紹瞭南沙的發展。
南沙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是推動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樞紐節點、中國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過去十年經濟保持年均兩位數增長。隨著《南沙方案》出臺,南沙被賦予更高定位與新使命任務。港澳青創“新十條”的出臺,打造一批青創基地;自貿試驗區的先行優勢,推動398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創新產業資金人才“四鏈”融合,培育高質量發展動能;堅持生態優先、生產生活協調發展。
“灣區有大未來,南沙有大機遇。”謝偉表示,南沙這座“未來之城”正進入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幹事創業的發展黃金期、提檔跨越的關鍵突破期。
建設人才高地
高校為灣區打造“智”高點
粵港澳大灣區承擔著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國傢使命,高校的基礎支撐和創新引領作用不可替代。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主陣地、匯聚人才的大平臺、研究人才的‘智’高點。”廣東財經大學副校長丁友剛在論壇上表示,作為灣區在地高校,廣東財經大學堅持立足灣區、面向灣區、服務灣區。
具體來說,廣東財經大學堅持育才、聚才、用才“三管齊下”。一是聚焦多元融合,培養高素質財經法治精英人才;二是聚焦引育留用,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師資隊伍;三是聚焦國之大者,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同樣作為灣區高校,暨南大學從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傳播、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進行瞭積極實踐。
“作為中國內地最大的港澳臺僑人才培養基地,暨南大學一直致力於培育具有傢國情懷且學術優秀的新時代灣區人才。”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孫彧表示,未來將繼續致力於為灣區提供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發展智力支撐,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及高質量發展貢獻大學力量。
致力於打造應用型民辦大學和職業教育,華商教育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廖伊曼在論壇上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將逐漸成為世界科創高地,應用型教育也逐漸從低技能向高技能轉化。“在灣區,有廣泛的科創應用場景,為港澳的應用型人才提供瞭廣闊的就業創業空間。”廖伊曼說。
企業合作轉型
推動粵港澳融合發展
“作為大灣區首傢世界500強建築企業,廣州建築集團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聚焦高質量發展,”廣州建築集團董事長梁湖清在論壇上表示,企業通過改革創新,積極助力行業轉型升級,實現瞭從“跟跑”到“奔跑”,再到“領跑”的跨越。
梁湖清表示,在未來,集團將充分發揮全產業鏈和投資、融資、建設、運營、管理一體化的項目實施能力,與政府和企業開展合作,共建美麗灣區。
在出境區域融合發展方面,跨境企業也具有突出優勢和重要作用。廣州越秀集團首席資本運營官李鋒表示,作為總部位於香港、業務覆蓋內地和港澳的企業,越秀集團接下來將錨定大灣區建設重要平臺公司的戰略定位,全力支持《南沙方案》落地落實,“我們會提供更加優質的跨境金融服務,當好粵港澳三地溝通交流橋梁,助力灣區融合發展再上新臺階”。
從跨境合作到企業轉型升級,都為大灣區青年提供瞭機遇,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社科聯副主席、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李志堅在論壇上表示,“比如在綠色低碳的背景下,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的需求大增,有60%的零配件需要重構,在這種情況下,粵港澳青年有很多機會參與合作。”
(記者 王一晴 鄭慧梓 任燚)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