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23年海絲文化節組織多樣活動讓市民體驗海絲文化。圖為市民穿漢服逛古風市集。\大公報記者黃寶儀攝

  在南越文王墓看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實物資料,到南越國宮署遺址欣賞唐代外國人頭像印章和伊斯蘭玻璃碗等包含海絲元素的遺物,走進曾是沿海一帶中外高僧譯經說法重要場所的光孝寺聆聽從南唐穿越時光而來的古銅鐘聲,漫步於歷史上外國人聚居的蕃坊中心遙想當年客商看到萬國商船導航標──光塔的興奮之情,在世界最古老的伊斯蘭墓葬之一的清真先賢古墓感受穆斯林信徒的虔誠……一條遊徑串聯古今,讓遊客在行走中感受千年商都廣州的海絲餘韻。\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李紫妍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擁有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2000多年長盛不衰大港的廣州,與“一帶一路”的聯系可謂源遠流長。2016年,國傢文物局公佈瞭“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首批申遺遺產點名單,廣州有6處史跡入選,其中南越文王墓、南越國宮署遺址、懷聖寺光塔、清真先賢古墓、光孝寺5處都在越秀。為此,廣州越秀區在“帆起南越 絲語千年”2023年海絲文化節上發佈瞭一條串聯5大海絲史跡點的city walk線路,並設置藝術打卡裝置,同步推出含打卡功能的海絲專題旅遊手冊,通過展覽展示、互動表演等形式讓市民遊客體驗海絲文化魅力。

  南越王墓 瞭解古人生活情趣

  在嶺南地區,早在南越王時期王室貴族就用上瞭舶來品,包括西亞金銀器特點的銀盒和金花泡,非洲的原支象牙等。這些嶺南地區發現的最早一批舶來品,不僅展示瞭多姿多彩的南越文化,也讓後人瞭解到當時古人的生活情趣。因此海絲古蹟city walk的第一站,可以先到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區,瞭解嶺南地區的發展歷史和海外貿易發展。

  南越王墓還出土過一個船紋提筒,上面繪有四組船紋,描繪瞭一隻大型船隊凱旋歸來的場景,船上的風帆、武士、俘虜等,都刻畫得細致生動。據介紹,這是目前考古發現的,規模最大,最為完備的海船圖形,是對海上絲綢之路的藝術展現。

  海絲古蹟city walk的第二站,可以到廣州城市中心的南越國宮署遺址。殘存的南越國帶釉磚瓦經考古專傢研究證明,成分與當時內地常用的不同,由此論證南越國時期的陶瓷器融合瞭外來的技術。此外,該遺址最負盛名的曲流石渠渠壁用砂巖石塊疊砌,這種砌法在中國是第一次發現,與同時期的中國建築有著明顯的地域差異,但卻與古埃及、古希臘、古印度等地區的建築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可見南越國時期廣州與海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

  經書洗缽泉 中外交流印證

  從中山四路走到今天的廣州光塔路一帶,就是唐宋時期“蕃坊”的范圍,當時白膚高鼻的西亞人,裹著頭巾的印度人,還有膚色黝黑的非洲人都在這裡聚居,到處一派“蕃藥珍寶,積載如山”的繁華景象。懷聖寺就坐落在光塔路上,飛簷之下,紅墻與綠葉輝映。寺廟的西南角,一座圓形磚塔與寺並立,塔高約36米,潔白如銀,是蕃坊獨一無二的標志。

  懷聖寺光塔和清真先賢古墓展現瞭唐初以來伊斯蘭教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在中國的傳播與傳承,其存在與延續證明,自唐代伊始,廣州就已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國際都市。作為“嶺南第一古剎”,光孝寺與懷聖寺相隔不遠,是比廣州城更早的海上絲綢之路驛站,寺內遺存的經書、洗缽泉、菩提樹等都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印證。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