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遊客在遼寧丹東鴨綠江畔,身著朝鮮族特色民族服裝拍照留念。

  如何形容遼寧丹東的獨特?中國海岸線的最北端起點,亞洲唯一同時擁有邊境口岸、機場、高鐵、河港、海港、高速公路的城市,中國對朝貿易最大的口岸城市,同時也是與“神秘”朝鮮一江之隔的城市……丹東以沿江、沿海、沿邊的地緣優勢成為中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節點城市,這座自然風韻和人文民俗交織共生的“邊城”,別樣風情也同樣令人流連忘返。橋之於丹東,如長城之於北京。沿著狹長的鴨綠江江畔公路一路向上遊駛去,200多公裡的漫長沿江一線分佈著極具紀念意義的鐵橋,構成瞭人、城市與國傢共同的歷史記憶。\大公報記者 於珈琳(文、圖)

  靜謐的鴨綠江,滄桑的鐵橋,川流不息的遊客,共同構成瞭遼寧丹東邊境旅遊最具標志性的場景。連接中國與朝鮮的五座橋梁橫亙於蜿蜒流淌的鴨綠江上,當中的四座都分佈在丹東,且以集中在丹東口岸附近的鴨綠江斷橋和中朝友誼橋最為著名。

  斷橋纍纍彈孔 銘刻滄海桑田

  歷經瞭東北三省近半月環遊,一位湖南遊客感嘆,旅行中最令他驚艷的便是滿身彈孔的鴨綠江斷橋。這座始建於1909年的鋼梁結構橋,是鴨綠江諸多橋中第一座橋,在1950年11月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被炸斷,如今橋身殘餘部分上的纍纍彈孔以及河中的裸露橋墩,成為歷史的重要見證。而作為丹東重要的旅遊打卡地,斷橋也成為遊客不出境近觀對岸朝鮮新義州的絕佳觀景位。此外,如果選擇乘坐斷橋附近的界河遊船,則有機會從多個角度更近距離欣賞兩岸風光。

  溯流向上不到十公裡,一處不易發現的舊橋遺址在河道中若隱若現——這裡就是修建於1951年5月的鴨綠江燕窩鐵路橋遺址。它是一座木結構柱式鐵路便橋,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渡江作戰和運送作戰物資的重要通道。由於這處遺址隻剩下木結構橋墩,隻能在河水退落時才能看到。近年來,隨著史料研究的進一步推進和紅色旅遊不斷興盛,原本作為“小眾景點”的燕窩鐵路橋遺址漸漸被人們熟知,不少自駕遊客會選擇來此留念。

  明長城東起點 邊境“一步跨”

  繼續沿江向東北方向,就來到另一處斷橋遺址——丹東寬甸河口斷橋,這裡也是志願軍三大渡江地之一。這座建成於1942年、炸毀於1951年11月的鋼筋水泥結構大橋,曾是志願軍三十九軍一一七師以及第四十軍一一八師的渡江地,也正是這兩支部隊,當年在朝鮮打響瞭抗美援朝第一槍。以河口為中心,遠近分佈著多個頗具特色的遊覽勝地。其中,中國與朝鮮邊境上唯一一座大型國門景觀就坐落在此,遠眺對岸,朝鮮第二大工業城市清水市等風光盡收眼底,也為邊境遊增添瞭些許神秘色彩。

  距鴨綠江燕窩鐵路橋遺址不足20公裡的虎山長城,也是沿江地帶最為重要的景觀之一。始建於1469年的虎山長城是明萬裡長城東端起點,同時這裡隔江與朝鮮的於赤島和古城義州相望,最近處一步就能跨到朝鮮,也是中國距朝鮮最近的地方之一,因此得名中朝邊境“一步跨”。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