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青少年在自然教育基地與動物親密接觸。\大公報記者方俊明攝
“早上看到小鳥在樹上覓食,晚上又聽見瞭青蛙在田裡唱歌,見到瞭各種神奇的植物和千奇百怪的小動物,大自然很美妙,綠水青山很漂亮!”香港少年小陳在廣州參加瞭自然教育基地的觀察活動。他坦言,和灣區其他少年一起拿著放大鏡、背著望遠鏡,在導師的帶領下窺探生物的奧秘,“非常興奮,學到很多東西”。
“粵港澳毗鄰,自然教育近年加速融合發展。”廣東省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最近收官的第四屆粵港澳自然教育季便依托廣東省級自然教育基地以及香港、澳門各類郊野公園、社區公園等場所,400多場活動吸引16萬人次線上線下參與。
香港傢長唐女士稱,她曾陪同兒子參加過粵港澳自然教育嘉年華,發現兒子對濕地動植物很感興趣,因此經常參加各類自然觀察活動。令唐女士記憶尤深的是,參與嘉年華的粵港澳公益機構推出一系列“寓教於樂”活動,譬如自然筆記遊戲、制作標本的知識傳授等,“這不僅小朋友學得很開心,大人們也覺得很有趣。”
“在大灣區融合發展下,灣區青少年更多機會走進資源豐富的自然教育基地或郊野公園,認識更多物種,培養愛護環境的意識。”在澳門長期從事植物保育的梁老師,多次帶領學生走進大灣區內地城市。在梁老師看來,粵港澳自然教育活動富有新意且具有大灣區特色對三地青少年很有吸引力。
大公報記者方俊明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