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3年,一部《狂飆》帶火瞭江門,也讓更多人認識瞭“陳皮之鄉”新會。作為著名僑都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江門不僅是熱門影視作品的拍攝地,還是廣東新一輪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在廣東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中均有佈局。其中,大健康已成為新會的一張特色產業名片。《探城記》第二期來到江門新會,與特邀專傢團隊一起走進無限極新會生產基地,挖掘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近年來,作為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載體,產業園區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據今年初召開的廣東省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大會介紹,2022年,廣東產業園實現工業投資1972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332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4%、7.7%。全省產業園區規模和效益都有瞭長足進步。近兩年廣東合計培育特色產業園38個、覆蓋21個地市,主導產業平均貢獻度超過60%。

各地政府正紛紛加大對產業園建設的重視與支持,希望通過園區經濟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路徑。

從1.0到3.0

產業園迭代變的是什麼

產業園轉型升級是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園區迭代變的是什麼?要怎麼去變?近日,在由南財“網紅城市”課題組策劃的《探城記·走進江門》直播節目中,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陶鋒對此表示,“廣東在發展園區經濟過程中有提到關於產業園的升級,即從1.0版本、到2.0版本,再到3.0版本的轉變。”

據陶鋒介紹,1.0版本是一種項目思維,產業園主要采用的是相對比較孤立化、碎片化的招商引資模式,處於這個階段的園區還沒有形成它的主導產業;

而2.0版本是一種產業的生態思維,園區裡面的企業之間具有一定關聯,最好同屬於一個產業,使得入駐企業可以產生1+1>2的合作效果;

3.0版本則是一種人本思維,或者稱為社會生態性思維。“這個版本的園區發展,說到底是圍繞人,即更多地圍繞人在生產、生活各個方面的需求,而不僅是工作上的需要,還要能夠滿足其他一些社會性的需求。”

“對於園區發展來說,可能要實現人本思維這種理念的轉變和模式的升級。”陶鋒認為,產業園轉型可以按照從項目思維到產業思維,再到人本思維的方向去推進。

如何實現產業園人本思維

配套生態與公共服務供給是關鍵

賽迪顧問在最新發佈的《2023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研究報告》中指出,目前園區們整體的轉型探索仍處於起步階段。其中,在全生命周期全要素企業服務構建上的部署明顯不足。

那麼,如何走好產業園的轉型升級之路?

陶鋒認為,未來產業園的建設需要具備更多的人本思維,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不同的人,特別是思維更活躍的年輕人,可以通過園區平臺進行交流,並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創意,使得園內企業更具生機活力。

此外,未來產業園的升級需要地方政府在產業園區佈局強大的龍頭企業、鏈主企業,並圍繞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和園區經濟進行升級。

陶鋒強調,產業園周邊配套的住宿、飲食、出行等商業生態能否服務好園內的龍頭企業非常關鍵。“我覺得未來的產業園建設,在周邊商業生態和公共服務的供給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

第二期《探城記》走訪瞭位於江門新會的無限極生產基地,其所在的七堡食品健康產業島是新會重要的健康食品產業聚集區。此前,新會區政府在對《關於打造江門市新會區七堡健康生態島的建議》的回復中亦表示,要完善島上基礎設施,推進生態環境建設,例如聯合各村開展道路、排水等設施現場勘察及研究,對必要路段開展改造工程,保持河岸周邊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