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人把後備箱塞滿瞭,後備箱自動彈回瞭六次,仍然沒有關上,隻好挪些東西放到副駕駛位子上。”從山東濰坊安丘的婆傢返回濟南時,丁欣說,後備箱裡裝滿瞭傢人自己種的韭菜、生薑、南瓜、花生、蜜薯、小米、麥仁。公婆早晨5點多起來新割瞭韭菜,坐在院子裡把韭菜摘得乾幹凈淨。又宰瞭一隻笨雞,各塞上一箱笨雞蛋、鵪鶉蛋……丁欣說,盡管車裡塞得滿滿的,傢門口送行的親人仍然“見縫插針”往裡塞。大姑姐說:“來的時候,你把城裡的東西塞瞭一車;走的時候,我們把傢裡種的東西給你塞滿,都是心意!”
丁欣每年隻回去三四次,而親人之間這種“禮尚往來”交流的是親情,沉淀的是感情。
網友說“有一種愛叫返程的後備箱”,張華說“有一種愛叫媽媽覺得你啥都缺”。張華從山東返程回北京的後備箱裡全是媽媽準備的傢鄉特產,大蔥、蘿卜、芋頭、地瓜、冬瓜都是媽媽自己種的,媽媽又把蕓豆、菜花、蒜薹、白菜等青菜裝瞭一箱子,最後還放瞭一袋子50斤的面粉。“媽媽隻有看著我們把所有東西都帶上,她才心滿意足。”張華說,帶著媽媽的愛和牽掛返程,返程的路上就已經開始想傢瞭。
大公報記者丁春麗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