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春耕,村民們的生活節奏慢瞭許多。傍晚時分,河北省灤平縣北山根村廣場上人頭攢動,處處歡聲笑語。

  象棋桌旁,下棋的、觀棋的,村民圍得裡一圈外一圈。“將!”70多歲的林文國棋高一著,聲音洪亮而有力。擺棋的工夫,林大爺和記者嘮起瞭傢常:“自從有瞭這廣場,隻要天氣暖和,不刮風下雨,我準來這兒!”

  廣場建在村口,有半個足球場大。籃球架、乒乓球桌、秋千……各種器材加起來足有十多樣,東北角還搭瞭一座小舞臺。“這廣場是2017年建的,當時花瞭40多萬元,村裡沒出一分錢。器材,縣教體局配的;場地,申報瞭美麗鄉村建設財政資金。”村黨總支書記郭瑞民樂呵呵地說。

  “這有廣場和沒廣場,就是不一樣。”村口便利店店主王奎玲接過話茬,“廣場建起來,鍛煉嘮嗑有瞭好去處。大人孩子都有玩的地方,經常湊在一塊,鄰裡感情都親近瞭不少。”

  “一晚上來這裡的可不得好幾十人,你傢生意更好瞭吧?”有人打趣道。

  “過段日子,人還能更多呢!記得2019年‘七一’那會兒,可真夠我忙的,又要表演,又要看店。”王奎玲說。那一年,全鎮14個行政村都組建瞭廣場舞隊伍,在北山根村廣場上的舞臺進行文藝匯演,慶祝黨的生日。

  王奎玲的一席話,喚起瞭大傢的記憶,鄉親們聊得更熱絡瞭。

  “奎玲,你還記得當時咱們跳的啥舞蹈不?”養殖戶李春芝問。

  “這可考不倒我!咱跳的是《紅紅的中國結》,當時表演穿的衣服和鞋都是我挑的呢!”王奎玲說。

  “現在生活條件好瞭,大傢平時也要多鍛煉、多跳舞,把健康擺在第一位。”有些靦腆的80後村醫孫賀龍說。一年多前,他辭去灤平縣城的診所工作,考上村醫,被分配到北山根村。

  “‘小醫生’,有你在我們就放心瞭。”大傢夥兒齊聲道。專業過硬、待人和善的孫賀龍,早已和村民打成一片。村民大多稱他為“小醫生”,這稱呼透著親切。

  “我一定會繼續給大傢做好服務。”孫賀龍說。村衛生室有兩間平房,地方不太大,陳設卻不簡單:共包括藥房、診斷室、治療室、觀察室4個功能區。其中一個角落,擺放著一張小床。這是孫賀龍平時休息的地方。他說,自己傢在縣城,距離北山根村有40多公裡,每天往返不方便,更怕耽誤鄉親們看病。

  平時沒事的時候,孫賀龍喜歡待在藥房整理藥材。其中,中藥櫃占據瞭半面墻,裡面有100多種中藥材。隨便打開一個抽屜,藥材名稱、功效,他都記得門兒清。“藥物都由鎮醫院統一配送。藥快用完的時候,隻需要在線上系統下單,很快就能配送到村。”孫賀龍說。

  孫賀龍的手機通訊錄裡,存著200多名村民的聯系方式。村民名字後面有一個括弧,備註瞭所患疾病。“這樣村民給我打電話時,我就能很快想起以往的病歷瞭。”孫賀龍說。遇上看不瞭的病,他也會給予就診建議。“村民常說,現在看病方便多瞭,負擔也減輕瞭。加入醫保,很多大病都能報銷不少!”

  “郭書記,你看‘小醫生’都這麼說瞭,你啥時候把大傢組織起來?唱唱歌、跳跳舞!”養殖戶徐明問。

  “對啊,不但要組織起來,你還得帶頭唱、帶頭跳。”有人接著說。

  “沒問題啊。我唱歌的時候,徐明你可得把你傢那十幾頭牛拴好瞭,別給它們嚇跑嘍!”郭瑞民的一席話,逗得大傢夥兒哈哈大笑。

  “言歸正傳。今後文體活動咱們一定多組織,不單是廣場舞,我看咱們村籃球隊也挺有前途。楊曉伶,你傢大波和二濤我瞅著打得真不賴,放暑假讓他倆帶著其他孩子一起練起來。”郭瑞民說。

  “放心吧,保證完成任務。”楊曉伶的回答又逗樂瞭大傢。

  …………

  夜色漸濃,廣場不知什麼時候亮起瞭燈,村口牌樓下的大紅燈籠更鮮艷瞭。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