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高慧超 實習生林杭 楊詩華 佛山報道

此前,在第五批國傢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出爐之時,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留意到,萬億GDP之城佛山“小巨人”數量累計僅86傢,在全國排名25開外,與其2.87萬億元的規上工業總產值,以及規上工業總產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均排名全國第五位的“江湖地位”並不匹配,由此發出“世界500強光芒下為何‘小巨人’難產?”的疑問,得到瞭眾多業內人士和企業傢的關註。

而隨著交流的深入,另一個更具有方向性、實操性意義的問題“佛山‘小巨人’在何處?”也有瞭答案。

佛山“小巨人”企業廣東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陳洪波認為:“傳統優勢產業往現代化、高端化升級之處,是佛山最容易誕生‘小巨人’的地方。佛山不少戰新產業發展還處於初期階段,也需要通過培育‘小巨人’進行探路。”

順德工業設計協會會長、佛山卡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盧剛亮同樣認為,佛山更要鼓勵傳統企業沖擊“小巨人”。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珠江學者韓永輝認為,佛山正處於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存量升級空間巨大,亟需通過培育“小巨人”企業,提升佛山產業鏈、創新鏈的競爭力,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既是“鯰魚”也是“探路者”

“‘小巨人’之於產業,就好比鯰魚之於沙丁魚群,能起到攪動產業生態、激活產業發展動能的作用。”中國中藥控股有限公司研發總監高永堅說。

但眼下就佛山而言,最有實力的產業積蓄的“小巨人”能量還不夠。

以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這個佛山最大的產業集群為例,其年產值達6538億元,占佛山規上工業總產值的23%;但隻誕生瞭8傢“小巨人”企業,占比9%。

“佛山第一代企業傢更為務實,不少企業傢因為較少看見產業升級成功的案例,因此不敢大膽投入創新。”盧剛亮說,加大傳統產業領域的“小巨人”培育力度,能為傳統產業轉型起到重要的引領和示范作用。作為創意小傢電企業的代表,卡蛙科技就一直高度重視研發創新,研發投入占比達3%-5%。

韓永輝也表示,“小巨人”企業是創新發展的主力軍,加大對它的培育,有助於佛山引領廣大中小企業創新轉型,鼓勵企業在關鍵領域尋求突破,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而對於佛山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而言,培育“小巨人”意義就更為多元,其不僅能夠釋放“鯰魚效應”,還能起到“探路者”的作用。

2020年,佛山提出要培育發展“2+2+4”產業集群,到2026年打造汽車及新能源、軍民融合及電子信息2個超5000億元支柱產業集群,以及智能制造裝備及機器人、新材料、食品飲料、生物醫藥及大健康4個超3000億元的新興產業集群。但由於戰新產業發展方向、技術路線十分多元,缺乏絕對的龍頭企業,且佛山不少戰新產業發展還處於初期階段,“小巨人”隊伍尚未形成氣勢。

比如生物醫藥是佛山近年來大力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但迄今為止仍然沒有一傢“小巨人”企業。2021年,佛山醫藥制造業產值為278.28億元,雖已初具規模,但除中藥外,產業發展仍較缺乏“領頭羊”。

“培育‘小巨人’是佛山發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一招。”陳洪波認為,佛山也需要通過培育“小巨人”進行探路,驗證佛山戰新產業佈局和發展方向的可行性,之後再圍繞“小巨人”所處細分產業鏈進行精準扶持,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打造產業高地。

高永堅亦表示,如果能加快培育出生物醫藥“小巨人”企業,對於進一步明確佛山生物醫藥發展定位,提升行業集聚度、推動產業發展壯大都大有裨益。

在高永堅看來,作為“嶺南成藥之鄉”,佛山中藥產業基礎紮實,且正往現代化、智能化方向升級。佛山第一傢生物醫藥“小巨人”,很有可能會在中藥行業誕生。

“小巨人”或藏在制造業升級空間中

除瞭現有產業之外,陳洪波認為,在建設制造業創新高地的過程中,佛山發力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軟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都將催生出大量新需求。

就現有成績單來看,佛山86傢“小巨人”企業有不少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它們多是為制造企業提供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智能設備、研究試驗等產品或服務。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有23傢,所占比重最大;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6傢;研究和試驗發展6傢;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4傢。

機器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近年來,佛山大力推動制造業往數字化、智能化方向升級,還拿出瞭百億扶持資金,這也推動瞭佛山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2022年,佛山機器人全產業鏈營收超250億元,工業機器人產量約3.5萬臺套,占全國產量約8%,也催生瞭庫卡機器人、匯博機器人、隆深機器人等眾多“小巨人”企業。

隨著佛山智能制造和高技術制造業持續發展,未來佛山將有更多企業在這些領域嶄露頭角,誕生更多“小巨人”企業。

但此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在受訪對象眼中,人才問題仍是最大的“攔路虎”之一。

多位受訪對象表示,隨著佛山從制造大市往制造強市轉型升級,佛山所需人才也從傳統制造技師往工程師、設計師、管理人才等新型人才方向轉變,目前面臨新型人才較為缺乏的問題。

“以傢電轉型智能傢電為例,就亟需大量的工程師、設計師。”盧剛亮說,這就需要佛山出臺針對性更高的人才政策,比如針對特定行業、特定崗位出臺政策,以吸引更多人才來到佛山。

陳洪波則認為,向外引才終究是短期舉措,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中,高素質人才競爭已越發激烈,城市引才的時間也需要前置,最好是從大學開始培育,“在這一點上,深圳非常值得佛山學習”。

據統計,截至目前,深圳在已有超過8所本科院校資源的基礎上還多次與國內外知名學府合作辦學,培育高素質、多元化人才。2019-2021屆深圳高校畢業生居留率(畢業後留在本市)達75%,在北京、廣州、重慶等36個重點城市中排名最高。而佛山僅有兩所普通本科院校,高等教育發展水平與佛山城市發展水平不匹配。

正因為此,陳洪波認為,建設一所高規格的理工大學是佛山產業升級的必行之路。韓永輝也談到,校企協同探索創新也是解決企業人才缺乏的路徑。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