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梁施婷 廣州、佛山、東莞報道
流水線上的自動化生產機器轟鳴運轉幾分鐘,“投喂”的原料便可“吐出”成型的產品,廠長還可實時在屏幕掌握生產進度。這是大多數人對於制造業自動化和數字化的理想。
從事手機殼制造的老鄧便是其中一員。懷揣著對智能工廠的向往,2018年的一次山東遊學讓他當機立斷重金購入一套智能化生產設備。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老鄧形容這次轉型嘗試,就像“高射炮打蚊子”,太浪費瞭。
“設備買回來後,還要配備操作人員、找架構師寫代碼伺候這個東西,運行瞭一年,虧瞭至少有一千萬元。”老鄧調侃自己,“靠運氣賺的錢,靠實力把它虧掉瞭”。
數字化是制造業的必經之路,但不少企業走瞭彎路。在近期的一次調研走訪中,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發現,中小微企業在向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出現瞭不同程度的迷茫。這當中,既有老鄧這樣“大幹快上”的沖動型選手,也有迫於經營壓力主動尋求數字化降本增效的小微企業。
今年,全國各地仍以推進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作為重要工作。以廣東為例,在建設“制造強省”期間,目標是實現6萬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100萬傢制造業企業“上雲用雲”,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能力。但中小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究竟要怎麼做?企業一致認為:數字化不是目的,而是作為企業賦能的手段。
“根本容不得糾結。特別是在經濟困難時,中小企業先活下去才有機會。如果一定要通過信息化、數字化解決問題,那沒什麼好說的,企業該投就投,甚至要比別人快,這樣才能找到生存機會。”日豐集團首席信息官尹浪認為。
“不要為瞭數字化而數字化,要從工廠實際問題出發”,釔虹精密副總經理華建生發現,正在使用的數字化工具,一年費用僅需8000元,新手員工40分鐘就能上手。在今年競爭更大、訂單更少、利潤下降的環境下,華建生希望通過數字化管理把員工手腳解放出來,讓更多人力參與產品的良率提升、品質提升、成本下降。
為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簡化門檻”
在釔虹精密的工廠,除瞭部分分揀環節需要依賴人力,Type-C連接器的絕大部分生產環節已完成瞭自動化,一共45人的工廠每年生產上千萬塊的電子連接器。
東莞長安鎮,電子信息和五金模具是這裡的兩大主導產業,兩者的工業產值占比超全鎮規上工業產值比例達91%。坐擁OPPO、vivo兩大手機巨頭,長安繁衍出上千傢鏈接龍頭的電子供應商。然而,消費電子的市場寒冬正席卷這裡,整個行業陷入激烈競爭。
“電子連接器行業整個蛋糕就隻夠10個人吃,現在跑來100人搶,這是目前面臨的問題。”今年上半年,釔虹精密銷售量同比增長50%,但下半年情況不樂觀。年初,釔虹精密定下年銷售5500萬元的預期,預計隻能達成80%左右。
如何在競爭中突圍?華建生舍棄瞭“人海戰術”,加快推進工廠數字化轉型。華建生認為:“越是充滿挑戰的環境,越是要進行數字化革新。因為要最大限度將員工從繁雜冗長的流程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精力投註於產品良率提升、品質提高和產能增效上。”
轉型成本成為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據華建生瞭解,連接器行業數字化過程中投入最多的是MES系統(制造執行系統)。這套系統涵蓋瞭生產過程中的計劃調度、生產監控、數據采集等諸多管理系統,幫助企業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
“但制造執行系統最低成本是四五十萬元一套,這還是精簡版本。像擁有兩三千人的大企業,MES系統可能上千萬元,還不包括後續的維護成本。”從成本和性價比考慮,華建生認為MES系統對於企業是“天方夜譚”。
基於產業互聯網的中小微企業服務是一片尚未被完全滿足的市場。針對中小微企業的需求,近年來釘釘、企業微信、飛書等第三方數字化服務提供低代碼的功能賦能數字化轉型。
以企業微信為例,在辦公協同基礎上,工廠能夠在平臺上快速構建各類應用,根據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借助服務商能力,建立企業內部管理軟件、應用報表和應用大屏、物聯網接入等。
更形象地說,企業微信提供瞭一個數字化的“基座”,具備許多共性的工具能力,如辦公協同相關的會議、文檔、微盤、上下遊連接;同時也具備開放接口,方便服務商提供更細分的包括低代碼在內的各種數字化服務,以滿足各行各業不同的需求,讓工廠能夠如樂高般搭建自己的數字化系統。
據企業微信透露,目前平臺上已有1200萬的真實企業和組織在使用,連接服務瞭5億微信消費者,創造瞭上千億的GMV。2022年,企業微信上的制造業日活企業數新增30%,其中500人以下制造業中小微企業日活企業數新增35%。
2022年6月,釔虹精密開始正式應用企業微信,僅半年就通過企業微信實現瞭工廠生產制造流程的實時可視化,新手員工40分鐘就能上手。“一年僅需要8000元就實現瞭數字化,這樣的性價比是最大的優勢。”華建生表示,過去訂單需要簽十幾種紙質存檔,現在在企業微信上隻需十幾分鐘就審批完畢。
咨詢公司Gartner的最新預測,到2023年全球低代碼開發技術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69億美元,比2022年增長19.6%。Gartner高級市場研究專傢Varsha Mehta表示:“企業組織越來越多地轉向低代碼開發技術,以滿足對快速應用交付和高度定制的自動化工作流程不斷增長的需求。”
“我們經常說,企業微信是給這些工廠提供瞭一塊畫佈和一支筆,讓他們自主創新。”騰訊企業微信副總裁行業拓展負責人盧青偉介紹,企業微信主要是提供連接價值,包括人與人、人與數據、人與應用、人與設備、人與消費者之間的連接。例如BI環節,工廠數字看板實時在企業微信推送到每一個人員並進行數據分析。
企業數字化需動態迭代“因企制宜”
《中國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路徑研究報告》分析稱,在數字化轉型實踐方面,與大型企業側重於傳統軟件升級不同,中小微企業側重於解決現階段的關鍵問題,重點關註薄弱環節,將資金效用最大化,因此更適宜對外采購一次性投入少、使用門檻低的產品。
踩過坑的老鄧終於意識到企業轉型的關鍵問題,將數字化投入放在供應鏈管理上。從去年開始,一直做跨境電商的老鄧將公司部分市場調整回國內電商平臺。外銷轉內銷,企業面臨著兩套遊戲規則的轉變。
“中小企業和大企業不一樣,中小企業要解決核心的問題不是供給,是如何賣貨。”老鄧最近找到一個出路——上新。通過上新,企業一天業績可達到2至3萬元。
現在,老鄧保持每周至少上新2-4款新品的頻率,這也需要極高的供應鏈速度配合。在辦公室附近,老鄧專門建立瞭一個小型打樣工廠,打造自己的完整研發產線。一款新品,先在自己的打樣工廠小批量試制,爆款再外包給外部工廠。
隨著制造業走向全鏈條全流程全要素管理,數字化生態搭建也應運而生。
“產品設計方案出來後,我們馬上就發到供應鏈群裡。設計、采購、供應商在群裡馬上反饋需要哪些五金、皮料,設計一個智能表格可以協同各個進度,與項目各方打通共享數據,這樣做研發時就可以同步挑材料,設計打樣效率會更高。”老鄧認為,這類協同辦公軟件已經開發出類似ERP軟件的功能,並幫助企業在研發階段每個環節實現閉環。
“效率很重要,敏捷的反應很重要。”盧青偉認為,比如去年露營、飛盤這樣的活動突然火瞭,各種定制化訂單像雪花一樣飛來制造業企業。這要求工廠要更快地打通訂單、財務、銷售、市場,敏捷地根據市場需求快速出貨。
除此之外,與以往單打獨鬥不同,一個重要的趨勢是制造業與客戶服務、營銷等融合變得越來越緊密。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洪群聯認為,隨著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演進、升級,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是一個主體多元、路徑多樣、模式各異、動態變化、快速迭代的過程。這個過程既包括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互滲透和互動、嵌入彼此產業鏈價值鏈體系,從而形成緊密關系,也包括制造業和服務業融為一體,形成新產業新業態。
2016年開始,日豐集團產品開始往工程類方向拓展,產品變得越來越豐富,集團的生產基地也在往其他省佈局,並由此開啟瞭集團的信息化重塑。“從市場的產品訴求開始、到研發、銷售鏈路、最後到客戶服務整個體系拉通,信息化系統使企業戰略信息協同更加全面。”尹浪介紹,近年日豐集團在數字化智能化方面,改造的大項目共有80餘項,投入近10億元。
在尹浪看來,企業數字化需要持續動態迭代。“制造業的日常管理天天都在變化。數字化如果沒有跟上企業需求,實際應用會脫節。”尹浪舉例,原來制造業的大部分數字化應用都基於電腦端,生產現場的操作都是基於工控機或現場電腦終端。現在,尹浪團隊全面梳理業務場景,將需要移動化的場景剝離出來,在移動端設備上構建。
針對不同階段制造業轉型需求,各地近年也將數字化轉型的重點放在服務商供給能力上。例如,浙江提出培育一批數字化服務商,培育重點數字化服務商300傢以上,其中數字化總承包商50傢以上。
近年來,如用友等國內頭部的數字化服務商,在從傳統ERP向一體化運營類軟件轉型、從本地化部署向雲服務轉型。與此同時,還有快錢、美的、寶信、華為、京東物流等國內不同行業領軍者,在自身供應鏈數字化進程獲得成功後,積極嘗試對外賦能,為大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搭建有力支撐的生態。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