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柳寧馨 廣州報道
8月的粵港澳大灣區,改革創新動力仍在持續加碼。
在橫琴,琴澳產業聯動開枝散葉,宜居宜業生活環境日益趨同澳門,琴澳一體化發展律動強勁;在前海,超300傢金融機構順利入駐,“六大集聚區”持續釋放產業乘數效應;在南沙,首批科研院所已落地南沙科學城核心區,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共同探索全球科技前沿……
改革開放是廣東的鮮明特征,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廣東繼續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今年3月以來,為研究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廣東省委宣傳部牽頭組織開展瞭全省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活動,14個調研組奔赴全省各地“解剖麻雀”,橫琴、前海、南沙三大戰略平臺是重要的調研內容。作為廣東新一輪重大發展機遇期的標志性節點,粵港澳大灣區被賦予瞭“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的全新定位,三大平臺將以點帶面繼續引領帶動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
在三大平臺調研組組長、中山大學原副校長、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理事長李善民看來,三大平臺是大灣區發展的三個引擎,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橫琴帶動澳門產業多元發展,也進一步輻射珠西地區;前海聚焦現代服務業,促進香港和內地的科創、金融合作,也為香港發展註入瞭新動力;南沙產業基礎紮實,位於大灣區的地理幾何中心,未來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構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
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一直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任務之一,從三大平臺的產業近況可一窺大灣區產業發展圖景。事實上,優質企業在三大平臺落地、深耕,實現創新要素集聚,也催生出瞭枝繁葉茂的現代產業。
隔江相望,橫琴在產業上與澳門有機結合、適度拓展,106.46平方公裡的土地成為“四新”產業發展壯大的沃土。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發展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產業。目前,橫琴聚力攻堅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現代金融產業四大產業,尤其在高端制造產業方面,橫琴已經有瞭明顯的成果。
“我們要讓中國存儲走向世界,解決這一領域國內‘卡脖子’的局面。” 珠海妙存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我們從芯片、系統軟件到研發全部實現瞭國產自研”。
一枚小小的芯片折射著橫琴集成電路產業的萌芽與生長。這傢公司由知名芯片原廠企業全志科技聯合創始人龔暉於2017年創立,致力於自主研發存儲控制器芯片及固件,創立之初就註冊在橫琴。
不隻妙存科技,廣東齊芯半導體有限公司、珠海艾盛科技有限公司……越來越多的珠海芯片企業聚集在橫琴國際科技創新中心7號樓的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2022年,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入園企業總營收超9億元,成為橫琴高端制造業“成績單”上濃墨重彩的一筆。2022年,橫琴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產業實現營業收入69.52億元,同比增長28.3%,高增速背後反映的是產業蓬勃發展的勢頭。
另一邊,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金融業、法律服務業逐步聯通港澳、接軌國際。
截至8月初,前海深港國際金融城已入駐匯豐集團、瑞銀集團等305傢全球金融機構,82傢是港資外資。截至今年上半年,涉稅服務業集聚區落地全國百強會計所、資產評估機構、4A及以上稅務所16傢;深港國際法務區已集聚司法、仲裁、調解、法律服務等六大類176傢法律服務機構。
“前海的變化簡直‘一年一個樣’。”前海的變化讓所有人驚訝。改革開放時期的“深圳速度”,曾讓深圳從一個小漁村迅速成長為國際化大都市;如今的“前海速度”,也在更新著前海這個“特區中的特區”的面貌。
一個小細節令大傢印象深刻。在深圳市前海服務集團的會議室,墻上用巨大的圖表展示瞭今年一季度的重點工作進度,詳細階段性目標成果、責任部司、分管領導、責任人、當前狀態等信息一覽無餘,權責分工一清二楚。
具有深港特色的產業服務在前海有很多,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廠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這個項目在2014年發起成立,如今已形成瞭集眾創空間、孵化器、總部基地於一體的對港系列產業空間。截至今年7月,前海已建和在建的夢工場系列空間面積約36萬平方米,累計孵化創業團隊超900傢,其中港澳臺及國際團隊占比超60%。
在南沙,企業同樣正紛至沓來。
2022年,《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下稱《南沙方案》)賦予南沙新定位——打造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為南沙的發展按下“加速鍵”。南沙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南沙方案》出臺後,想要落戶南沙的企業紛紛打電話咨詢,區裡的招商聯系電話幾乎爆滿。”
7月4日,廣東省廣州南沙建設發展工作委員會在成立後首次向公眾亮相,由省市區主要領導“掛帥”,逐漸清晰工作機制與目標,未來將加強與橫琴、前海等平臺的深度聯動,引領打造環珠江口100公裡“黃金內灣”。
南沙產業發展方向有一個浪漫的名字——“芯晨大海”,加快發展“芯”片和集成電路研發制造等核心產業,促進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創新發展,發揮具有“晨”光和希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引領作用,強化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制造、汽車等“大”制造,聚力發展“海”洋經濟。
協同港澳釋放大灣區創新能量
南沙正在重塑產業定位,匯聚各類科創動能,轉化應用港澳優勢,激活面向世界的未來之城。
這裡是一片廣闊富饒的土地,氣候溫暖,植被豐富,珠江在這裡緩緩地流向大海,是廣州唯一的出海通道,也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出發地之一。
近年來,南沙著力發展實體經濟,先進制造、高端裝備、航運物流等產業持續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佈局,具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逐步形成。
南沙初步形成瞭覆蓋寬禁帶半導體設計、制造、封測、材料全產業鏈的完整生態,是國內僅有的以車規級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為核心的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聚集區。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正在加速,為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南沙日漸發揮著重要的鏈接作用,將香港、澳門的科創資源引入內地,促進產業化發展。
目前,南沙正高水平推進南沙科學城、港科大(廣州)二期、國際化人才特區等平臺建設,打造廣州科技創新走廊南部極點。
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展示館,這裡既陳列著校友企業研發的新款機器人,也有精心設計的互動科技項目例如時鐘墻、3D打印機、無人車等。
港科大(廣州)以跨學科、跨領域交叉融合為特色,采用“樞紐”和“學域”的學術架構,大力發展新興學科和前沿學科,進一步推動實驗室知識向產品化轉化。
今年以來,港科大(廣州)的校企合作實驗室相繼成立,涉及圖技術領域、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領域,推進科技創新、產學研轉化,也帶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升級、高質量發展。
從事物理海洋研究的吳寶蘭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廣州的海洋科研十分註重產學研轉化。作為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博士後,她在博士畢業後前往波士頓公派留學,3年前作為引進人才來到南沙。
在南沙工作的3年中,她也深刻體會到當地引進科研人才的諸多創新機制。“南沙博士後工作站集聚瞭16個理事單位和162個會員單位,我可以和中國科學院南海所、港科大(廣州)、南方海洋實驗室進行科研合作,不僅可以進行多學科的科研交流,也可以充分發揮各個單位科研設備等的資源共享。”吳寶蘭說,這些政策吸引瞭大批科學傢在此聚集。
2022年是南沙科創發展的關鍵之年。以南沙科學城為核心的科創平臺體系建設加快,南沙正著力深化粵港澳科技聯合創新,探索“港澳成果、南沙轉化”,華南技術轉移中心與港澳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深化,目前已實現300餘項粵港成果需求對接。
南沙還在全國率先探索出擁有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溯源中心,成功實現瞭商品信息向數據生產資料的轉化。截至今年6月中旬,全球溯源體系應用已涵蓋一般貿易、跨境電商、市場采購出口等全貿易方式,覆蓋食品、消費品、汽車等品類,累計賦碼1.1億個,溯源商品貨值607億美元,全球15039傢企業參與溯源,涉及8716個商品品牌。
從南沙這一大灣區的地理幾何中心延伸開,粵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將各地創新要素串聯起來,科技協同創新能量加速釋放。目前,橫琴佈局建設各類創新平臺26傢、前海集聚創新載體79傢、南沙建成高端創新平臺128傢。
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試驗田”
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方面,大灣區率先探索試驗。
在前海標志性建築的中國首座國際仲裁大廈,華商林李黎(前海)聯營律所的律師們正在忙碌地工作,這傢律所是全國首傢粵港聯營律所。截至今年2月底,全國16傢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已有8傢入駐前海,在前海執業的港澳籍律師超過70名。
前海又成為繼上海、海南之後,第三個可以設立中外聯營律師事務所的地區,今年3月14日起,符合條件的中外律師事務所可在深圳前海合作區內實行聯營,向中外客戶分別提供適用的法律服務,或者合作辦理跨境和國際法律事務。
去年1月4日,深圳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正式啟用,以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第一國際商事法庭)、深圳國際仲裁院為突破口,以終審和一裁終局的“雙終”架構為支撐,高標準建設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兩中心一高地”即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國際法律服務中心和知識產權保護高地。
據深圳國際仲裁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國際仲裁院形成三大跨境協同平臺,包括立足香港的華南香港國際仲裁院、立足前海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以及在福田區的深圳市涉外涉港澳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
在前海,聚焦現代服務業,金融、產業集聚、商貿物流等一系列產業政策密集出臺。今年2月,《關於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出臺,圍繞深化深港金融合作、深港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發展特色金融產業、加強金融監管合作等方面提出30條具體舉措。
截至8月,前海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805項,78項在全國復制推廣,成為“一國兩制”框架下先行先試、引領制度創新的“策源地”。在中山大學發佈的“2022-2023年度中國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中,前海蟬聯第一。
珠海橫琴跨境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周運賢是最早一批在橫琴進行跨境電商創業的澳門青年,在橫琴看到產業做大做強的出路後,他便將初創企業從澳門搬到橫琴,“在澳門,我們的業務發展體量受限,立足橫琴後,我們不隻待在橫琴,可以面向更廣大的內地市場,與澳門的密切合作又讓我們把握住與葡語系國傢開展業務的國際窗口。”
“我們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受益者。”周運賢表示,企業每一步發展都趕上瞭國傢政策的紅利,尤其是對外開放的紅利,進而能夠由點到面打通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
如今,周運賢也想帶動廣東其他地區共同搭上跨境電商的發展快車,“下一步,我們要用好這些制度機遇,推廣跨境電商綜合服務,把地方產品國際化,例如肇慶的貢柑也可以通過跨境電商走向全球,帶動當地產業發展”。
與港澳共建融合發展“新傢園”
無論是創業還是就業,抑或是到內地參加更多活動,港澳居民通過三大平臺融入灣區內地有瞭更多的可能性。
2015年,姚震邦來到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創業,成為眾多踏入前海、開創事業的香港青年中的一員。
姚震邦曾在國外攻讀電子工程專業,並在中國香港和美國創業;進入前海後,他的企業成為第一批入駐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的企業之一,也承接瞭深圳第一條海底隧道工程。姚震邦將自己在前海的收獲和感悟分享在社交網絡,希望帶動更多香港青年來到內地。
傅旭暉是前海管理局港澳處港籍員工,通過校招途徑招考到前海。他透露,目前前海的事業單位招考中,除瞭明確有限制的崗位,其他崗位為香港居民和內地居民提供同樣的競爭平臺,“公務員等相關校招系統還會釋放出一些專門針對港澳人士的招聘名額”。
去年,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前海正式發佈“惠港九件實事”,從住房、創業、服務、就業、平臺、科創、金融、落戶、民生九個方面,為港人港企在前海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為港澳青年在深圳發展提供便利化條件。
聚焦於深港合作的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前海對港資港企提供優惠政策、建設重大合作平臺,舉辦瞭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大賽等項目,建設瞭7000多套人才住房,建設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提供港人港味港服務,孵化瞭700多傢創業團隊,香港團隊占比在一半以上……
走上前海街頭巷陌,香港元素比比皆是。無論是斑馬線上標識的 “望左”“望右”,還是越來越多的香港餐廳……前海圍繞“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的戰略定位快速發展,也在帶動更多香港人士來到內地、瞭解內地、融入內地。
前海香港商會還編制瞭《港清港楚——港人前海指南》,定期更新面向港人的前海工作創業指南,以漫畫的形式清晰地給出辦理社保、繳納稅款、註冊公司等具體操作步驟,十分方便。
“目前是港人到內地尤其是前海發展的良好機遇,前海香港商會定期組織分享會,提供場地和供應鏈等服務,幫助香港居民到前海考察、開辦企業。”前海香港商會餐飲專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乜都有文化創始人梁尊浩2019年回到內地創業,他感受到前海推動香港青年到內地創業就業的力度很大,“例如,提供人才房、創業補助,但未來還需要更多關註文化方面的差異,鼓勵香港青年先來體驗內地的生活環境,打消顧慮,跨越心理的障礙。”
更多的大灣區硬聯通、軟聯通措施正在加快落實。5月1日,“港車北上”政策對外公佈,7月1日零時起,符合條件的香港機動車車主在港方預約通關獲準後,就可以駕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駛入廣東。
橫琴則積極營造趨同澳門的宜居宜業環境,推進共商共建、產業多元、琴澳一體化發展。民生方面,橫琴“澳門新街坊”作為首個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為澳門居民建設的綜合民生項目,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整體竣工驗收。
橫琴執委會民生事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澳門青年實習計劃讓更多的年輕人熟悉內地。2022年澳門青年實習計劃推出以來,189個實習崗位共吸引890人次澳門青年踴躍報名,也首次為澳門青年提供上海、廣州、深圳等異地實習崗位,為澳門青年們未來的創業、擇業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
“另一方面,我們也在公共文化、公共體育方面凝聚人氣和人心,在橫琴舉辦瞭全國大學生電競比賽小組賽,決賽放到澳門舉辦,也和澳門聯動舉辦馬拉松比賽,近1000名澳門選手參加比賽。”該負責人表示。
《南沙方案》提出,到2025年,將南沙打造成為港澳青年安居樂業的新傢園。截至今年4月中旬,南沙已建成創享灣、創匯谷、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廠等11個青創平臺,拓展瞭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空間,累計引進港澳青創團隊(項目)超過450個。
除瞭讓港澳青年“壯有所業”,南沙也著力構建“老有所依”的完備養老體系。日前,《南沙區公辦養老機構入住本區港澳老年人實施方案》正式印發,向港澳老年人開放南沙區公辦養老機構床位,首批50張專屬養老床位設置在南沙區養老院內,價格不及香港養老機構價格的三分之一,進一步幫助解決香港的住房難、看病貴、養老成本高等民生問題。
在推進科技、產業發展的同時,三大平臺通過日益優化的民生“新傢園”,吸引作為關鍵要素的“人才”從世界各地匯聚灣區,帶來源源不竭的科創動力。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