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郭曉潔 澳門報道

近日,主題為 “綠色金融: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峰會在澳門舉行。本次峰會由澳門銀行公會主辦,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廣東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廣州市綠色金融協會、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深圳市綠色金融協會、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大灣區碳中和協會、澳門綠色低碳產業協會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金融行業協會共同承辦,由粵港澳大灣區各地方的政府代表、金融機構、權威專傢學者及企業傢等進行主旨演講及圓桌討論,共同探討粵港澳大灣區的綠色金融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在發表主題為“大金融時代——走向金融強國之路”演講時表示,中國在綠色金融領域取得瞭實踐進展,包括大灣區的綠色一體化發展和廣州期貨交易所的碳中和進程助力等。同時,互聯網科技企業在城市低碳化和數字化轉型方面發揮瞭重要作用。而加強國際合作和區域協同是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與綠色金融未來展望的關鍵。王文建議通過加強法律、政策和監管支持,確保綠色金融健康發展,助力中國在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就。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經濟學教授、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藍虹發表“金融機構生物多樣性風險管理”演講時建議,應加強保護生態系統以降低金融機構和經濟受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潛在影響,並促進可持續發展和金融業的綠色轉型。同時,城市濕地的恢復與保護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藍虹還認為,作為一個人口密集的城市,澳門需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改善空氣質量和減少污染問題。

新開發銀行副行長兼首席財務官馬磊立發表主題為“綠色金融和資本市場在凈零轉型融資中發揮的作用”演講時指出,中國積極推動經濟轉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需要找到自身的獨特性,以便更好地發揮中國在氣候領導方面的作用。在實現凈零排放過程中,綠色產業的發展,減碳脫碳的努力和過渡性融資至關重要。同時,馬磊立強調綠色發展需要多方協同。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例,這項工作與所有國傢相關,而金融機構發揮著非常關鍵的角色。

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理事冷冰介紹瞭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準則的最新進展。他表示,ISSB秉承“更好的信息支援更好的投資經濟決策”的基礎理念,希望能制定一套可持續披露的綜合性全球基準,以同時滿足國際投資者和企業的信息需求。

在圓桌討論環節,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兼會長馬駿博士擔任圓桌討論的主持人,分別與多位來自海內外權威專傢學者、金融機構代表及企業傢共同探討綠色金融創新發展。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介紹瞭近期國際綠色金融領域的熱點議題,如國際債務互換、信息披露、可持續消費金融等。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工作組聯合主席葉招桂芳認為,私募基金是綠色金融融資的重要渠道之一。私募基金在香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吸引瞭主權基金和地方政府投資者等重要資金來源。通過免稅優惠政策和稅務優惠處理,私募基金經理在香港享受稅務上的便利,從而激勵他們積極參與投資並為基金創造價值。

廣東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孟萌表示,綠色金融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在更多的區域和地方推動實際案例的落地。在碳市場方面,全國、地方和區域碳市場的多層次格局已經形成。這些碳市場形式的存在有助於引領中國在全球范圍內應對氣候變化,並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多樣化的碳市場形式有助於全國碳市場形成合力,以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

盟浪可持續數字科技(深圳)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第三方服務機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葛興安則認為,目前中國碳市場的總量控制制度尚不健全。其次,目前碳市場的金融化在中國發展較慢。此外,數字化在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中起著重要作用,而在這方面大灣區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政府在綠色金融數字化方面應發揮更重要作用,通過提供公共平臺和資料支援,加強與企業和社會力量的合作,推動綠色金融發展。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及商業經濟學系主任、亞洲金融學協會理事康文津介紹瞭其在銀行金融科技推動綠色金融發展領域的研究成果。康文津認為,金融科技的投資和發展使銀行能夠更好地獲取和分析資料,提升評估環境風險等能力,從而在綠色金融方面取得進展。而由於大銀行能夠投入更多資金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且具備更好的公司治理優勢,能夠更有效地配置資源,因此其金融科技的發展對綠色金融和綠色信貸的推動更為明顯。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