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反坦克作戰“三劍客”

  新疆軍區近日展示紅箭-12單兵反坦克導彈訓練畫面,這是解放軍首個具備“發射前鎖定”和“發射後不管”能力的單兵反坦克武器,可借由導彈前端的“大眼睛”紅外成像導引頭完成點穴式的精準攻擊,自4公裡外擊破1000毫米均質鋼板。在紅箭-12配備單兵班組之後,紅箭-12與配備專用發射車的紅箭-10、搭載安裝於各型步兵戰車的紅箭-73,構成瞭覆蓋不同射程的三級反坦克作戰體系。\馬浩亮(文)

  新疆軍區某合成團日前在平均海拔5500米的喀喇昆侖高原腹地,進行多火器實彈射擊考核,檢驗部隊在高原高寒環節下的精準打擊能力。解放軍目前最新銳的單兵反坦克系統紅箭-12導彈亮相。該型武器在2021年至2022年開始列裝,性能比肩美軍“標槍”及以色列“長釘”反坦克導彈。

  口徑超“標槍” 威力更大

  紅旗-12口徑為135毫米,超過114毫米的“標槍”,威力更大,破甲能力可達1000毫米均質鋼板,最大射程4公裡。其4個折疊彈翼和尾舵采用X形佈局,發射後會打開,調節彈道。紅箭-12具備兩種攻擊模式。可采用拋物線式彈道攻頂模式,自上而下打擊坦克防護力相對薄弱的炮塔頂部,或車體後部動力系統,更有效毀傷坦克。也可以采取平直彈道,正面打擊火力點、工事等其他目標。

  紅箭-12依靠紅外成像制導,其紅外成像導引頭幾乎占據瞭整個彈頭截面,因此被形象地成為“大眼睛導彈”。彈體內配備制冷裝置,用以降低導彈導引頭的工作溫度,避免因導引頭分辨不出熱源而無法精確鎖定目標。導彈發射前,操作手首先要激活電源,讓導引頭充分冷卻,然後再用火控系統的熱像儀瞄準目標,最終完成點穴式的精準攻擊。

  紅箭-12的紅外導引頭靈敏度高、抗幹擾能力好,冷卻時間也更短。由於西部戰區范圍內的新疆軍區、西藏軍區大多為高原山地環境,本身氣溫較低,從而進一步縮短瞭紅箭-12導引頭的冷卻時間,優化瞭發射流程,有利於步兵小分隊對敵軍裝甲目標作出快速反應。

  單兵可操作 輕便隱蔽

  紅箭-12首個具備“發射前鎖定”和“發射後不管”的能力的反坦克單兵武器。以往的紅箭-8便攜式反坦克導彈,整套系統笨重,需要四五人的班組配合才能運用。而紅箭-12重量較輕、操作簡單、便於隱蔽,打擊模式和打擊能力更多元。

  當前解放軍聚力最多的兩個戰略方向分別是東南沿海和西南邊陲。前者重點打造兩棲作戰裝備,以海軍空軍為主力;而後者則以陸軍擔綱重任。坦克和反坦克的角力,在作戰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這正是紅箭-12反坦克導彈優先列裝部署西部戰區的原因所在。

  合成旅的反坦克體系主要分為三級。在合成旅作戰支援營下,組建有專門的反坦克導彈連,配備履帶式或輪式紅箭-10反坦克導彈發射車。紅箭-10射程達10公裡,采用電視、紅外圖像和光纖傳輸的制導三種模式,是反坦克的龍頭。

  在合成營一級,由各式戰車攜載紅旗-73(最新改進型為AFT-07)導彈。陸軍04式步兵戰車、海軍05式兩棲突擊車、空軍03式傘兵戰車上,都廣泛部署,適應性強。AFT-07采用瞭分體設置,使用發射架發射時,操控制導站可置於發射架幾米至十幾米之外,在戰時可以隱蔽保護射手。

  而紅箭-12配備單兵班組之後,新一代三級反坦克作戰體系更為完備。在高原編隊形成瞭更為嚴密、更為機動靈活的坦克防禦網。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