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陳思琦 廣州報道

“用一個字概括——颯!”“感覺還沒看夠,還沒‘打’過癮!”

這兩日的廣州大劇院,掌聲與驚嘆聲不絕於耳。在全國20城巡演場場爆滿、一票難求,獲票務平臺9.4高分的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回到嶺南大地,於8月18日至20日在廣州大劇院連演5場。

據悉,舞劇《詠春》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出品,深圳歌劇舞劇院創排演出,2022年度國傢藝術基金、廣東省文藝精品(文藝人才)專項扶持資金與深圳市宣傳文化基金共同資助。

自2022年底深圳首演以來,《詠春》已於北京、上海、深圳、武漢、長沙等20城上演73場,引發強烈的社會反響。4月7日至9日,《詠春》亮相國傢大劇院舞臺,成為國傢大劇院“泱泱國風·舞動經典”系列演出的開幕大戲;6月,《詠春》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著名演員濮存昕觀後盛贊“我們有高峰瞭”,多國駐外使節更是當場拋出“橄欖枝”,熱切期盼《詠春》走出中國,讓更多國傢的人民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詠春》好在哪裡?8月19日於廣州召開的“舞劇《詠春》與嶺南文化的‘雙創’表達”研討會上,與會專傢普遍表示,《詠春》以“舞”融“武”,展現瞭以中華武術精神為核心的優秀傳統文化,並從中照見瞭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的歷史人文風貌,引發大灣區觀眾共情、共鳴。

值得一提的是,舞劇《詠春》創新融入瞭詠春拳、香雲紗兩項十分具有嶺南特色的非遺項目。詠春是中國南拳之一,現已成為享譽全球的最具影響力的武術門派之一;香雲紗則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手工制作的植物染色面料,憑借傳統而環保的生產方式保持著其使用和審美的特性。

廣東省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藍海紅認為,詠春拳、香雲紗在舞劇中的活化運用,大大提升瞭非遺文化在青年群體中的可見度。她建議,《詠春》可探索與武術教育、影視、文旅項目等聯動,帶動更多年輕人參與非遺傳承、保護和發展。

與會專傢提到,《詠春》在傳播路徑上也呈現出“深圳特色”——走出“廟堂之上”,貼近年輕群體。在“2022最美的夜”bilibili跨年晚會上,一段長達13分鐘的《詠春》舞段“五大門派掌門人現場決鬥”成為當晚最“出圈”作品,獲得291萬的點擊量和近500萬的點贊。

“一座城市在藝術創作上要有精品意識,追求高峰之作。我認為《詠春》已成為深圳的一張名片,而好作品還需不斷打磨。”

中國舞蹈傢協會主席、舞劇《詠春》編劇馮雙白透露,《詠春》已演瞭將近80場,仍在不斷吸取意見建議,調整、改善相關細節,使之呈現更完美的演出效果。馮雙白認為,深圳的藝術創作體現瞭“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以《詠春》為起點,他期待著更多文藝精品與驚喜誕生在廣東、誕生在深圳。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