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翁榕濤 實習生 林婉娜 廣州報道
8月16日,江門市新會區“專精特新”沙龍活動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順利舉行,活動吸引瞭120多位企業代表到場參加活動。活動邀請瞭多位行業專傢解讀相關上市政策,助力新會區“專精特新”企業深入瞭解資本市場,從而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本次活動由中共江門市委統戰部、江門市金融工作局、江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江門市新會區人民政府指導,江門市證券業及上市公司協會主辦,江門市證券業及上市公司協會創新發展委員會承辦。
江門市新會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葉長新表示,希望借此活動,讓更多“專精特新”企業對接資本市場,讓金融活水流向“專精特新”等優質中小企業。新會區委、區政府將一如既往地做好支持與服務,為各企業在對接資本市場上創造良好的環境。
廣東“專精特新”專板降低企業試錯成本
在北交所成立之後,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已經逐步完善,目前具體架構為“滬深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新三板(創新層、基礎層)—區域股權交易中心”。這也意味著,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需求的中小企業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對應的資本市場板塊。
“新三板掛牌企業實際上就是公眾公司,而公眾公司意味著企業各方面信息必須要真實、準確、完整地進行公開披露。”廣東股權交易中心江門負責人楊肖鳴認為,新三板交易所實際上劃定瞭一道界限,而在新三板交易所界限之下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實際上做的是非公開轉讓和發行業務,企業需要應試的是難度較低的區域性“試卷”。
楊肖鳴表示,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作為一個重要的功能平臺,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瞭一系列融資、孵化培訓等服務體系,促使中小微企業一邊融資、一邊進行規范整改。
他介紹,去年11月證監會與工信部聯合出臺《關於高質量建設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的指導意見》。今年6月,廣東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正式開板,並且給予瞭一系列政策紅利,包括融資工具創新、支持股權激勵、加強區域性股權市場與新三板的銜接機制等,將有效降低企業在上市過程中的試錯成本。
興業證券投行人員認為,企業選擇申報上市板塊時,應綜合考慮自身的行業屬性、財務情況,和不同板塊的定位特色、排隊情況等。他表示,從定位特色來看,主板主要服務於傳統行業的大型藍籌企業,科創板當前更側重於突破“卡脖子”技術的企業,如芯片、新材料等高端制造,而創業板近年來也在大幅加嚴研發費用審核力度,對創新程度要求更高。
他認為,“從窗口指導的利潤要求來看,企業實現年凈利潤1000萬元是跨入新三板的門檻,北交所的門檻則在約3000萬元。根據近半年成功上市企業的中位值統計數據,大約6000萬元才有上市創業板或科創板的機會,而主板則基本要求8000萬元利潤規模。”
“即使符合科創板或創業板上市的利潤規模,企業的研發投入、生產設備投入等融資需求也不一定等得起時間。”興業證券投行人員認為,“專精特新”與北交所天然具有強綁定關系,北交所致力於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陣地,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主要專註於細分市場強調創新能力。
“上市對於許多中小微企業來說都是漫長的,但隨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逐漸完善,這條路徑也越來越明確。”楊肖鳴表示。
北京證券交易所華南區專傢餘冠雄表示,企業在規模較小時可先在區域性股交所進行前期培育,逐漸壯大之後再通過全國性交易場所如新三板進行整體規范、熟悉資本市場運行規則,具備規范性和創新性之後,則可根據市場定位選擇不同板塊申請上市。
興業證券投行人員則建議,“短期存在融資需求的‘專精特新’企業,應該以新三板為階段性目標,以北交所為長期目標,未來有機會再考慮轉板創業板或科創板。”
引金融“活水”澆灌中小企業
據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瞭解,為支持江門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助力本地企業做大做強,近期江門市證券業及上市公司協會在江門三區四市范圍內舉辦以“享資本紅利、助創新發展”為主題的多場沙龍活動。
此次新會區活動是該系列活動的第四站。對於作為工業強區的新會區而言,此次活動有助於撬動各方資源匯集對接,為區內“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江門市新會區已完成“個轉企”培育目標任務114傢,新增5傢工業企業月度入庫;新會區上市企業“種子庫”企業已有37傢,其中11傢進入市“金種子庫”;截至7月底,全區已有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92傢。其中,國傢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傢,國傢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2傢,且是江門市目前僅有的兩傢。
新會區中小企業正在蓬勃發展,亦需要金融力量的支持從而推動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據招商銀行客戶經理陳偉良介紹,針對於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專精特新”企業,招商銀行結合其“投商私科研”一體化的服務體系圍繞企業在資本市場全生命周期各階段的需求,為“專精特新”企業制定瞭專屬的綜合服務方案。
比如,在資金撮合方面,建立龐大的投融資朋友圈,利用路演+系統,從產業角度為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引進具有產業賦能、管理賦能優勢的投資方,幫助企業做大做強,而在融資授信方面推出專精特新貸,對於符合要求的“專精特新”企業可給予500-2000萬元的純信用授信支持。
除瞭間接融資以外,中小企業在直接融資方面也有引來發展的新機遇。
興業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28日,今年在北交所上市的企業數量已超過2020年、2021年。在210傢北證上市公司中,“專精特新”企業占比約為81.43%。轉板後的“專精特新”企業在北證、創業板、科創板、主板掛牌占比分別為38.65%、30.79%、21.80%、8.76%。
北京證券交易所華南區專傢餘冠雄表示,北交所區別於其他板塊的特點在於包容性。一方面,相較於科創板的白名單制和主板的“紅黃燈”限制,北交所隻劃定瞭四類負面清單,即金融業、房地產業、產能過剩及淘汰類行業和學前教育及學科類培訓行業,對其他行業沒有限制;另一方面,目前北交所對創新性沒有量化指標,企業可從技術、商業模式、管理、產品等多個維度解釋自身的創新性。此外,隻要充分披露、合理論證企業向前發展的潛力,則關聯交易、業績波動等過去被視為上市障礙的問題都可放寬審核。
“註冊制意味著對企業的估值權力逐漸退給市場,但不意味著上市門檻會降低。”餘冠雄表示,當下正是北交所高質量擴容的重要時期,他鼓勵企業傢搶抓資本市場改革機遇,借助資本市場力量做大做強。
子牛科技公司負責人陳衛秋則介紹瞭申報“專精特新”企業的註意事項,並匯總瞭部分企業申報失敗的主要原因。在企業方面,部分企業傢並不清楚所處行業的發展情況以及自身的行業定位,也沒有突出企業的主導產品和企業三年規劃;在材料方面,部分企業提交申報的目錄、審計報告、研發費用等存在數據不準確等問題。
陳衛秋建議,“企業要細化解讀政策,根據政策制定相應的實施計劃,突出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企業文化、特色產品等差異化優勢。”
葉長新表示,“希望新會企業傢既要聚焦主營業務,也要把握政策機遇,借助更多的資源實現高質量發展,為區奮戰‘百千萬’工程,建設千億GDP強區作出更大的貢獻。”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