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陳夢璇 南沙報道

8月16日,2023“IDC中國FinTech 50”榜單揭曉,巨杉數據、同盾科技等南沙金融科技企業入選。上榜的新興金融科技公司以技術賦能業務創新,主要聚焦支付、營銷、風控、保險、理財、投研等垂直類金融場景領域。

隨著前沿科技與金融業態間的不斷融合與發展,金融科技打破瞭傳統金融市場的單一供給方式,正從設計生產、風險控制、資源配置、渠道流通、交互協作等方面不斷重構傳統金融價值鏈,並成為有益延伸。

《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簡稱《南沙方案》)指出要推動金融與科技、產業深度融合,探索創新科技金融服務新業務新模式。在《廣州市金融發展“十四五”規劃》“創建全國數字金融標桿城市”的任務目標下,金融科技已成為南沙八大特色金融名片之一。

從落地生根到積木成林,目前,南沙金融科技領域呈現出試點創新引領效應日漸凸顯、明珠金融創新集聚區逐漸形成、金融科技服務功能日趨完善等發展特點。受訪專傢認為,在提升科技對金融業牽引和完善金融科技監管舉措方面,南沙仍要搶抓機遇應對挑戰。促進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打造更多基於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前沿技術的金融新產品、新模式與新業態,將為南沙提升金融科技競爭力註入新的強勁動力。

打破“特供”傳統,應用案例成典型示范

金融科技通過數字技術實現支付、融資、投資、保險等新型金融業務模式賦能傳統金融機構,打破瞭金融服務隻能由金融機構“特供”的傳統,讓科技企業能夠從自身細分專業領域出發切入金融賽道。

“金融和科技共性元素是‘數字’,進一步說,它們的本質都是管理手段。”廣州巨杉軟件開發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蕭少聰認為,伴隨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以數據庫、大數據、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核心技術要素,成為瞭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的重要發展基礎。

“巨杉數據專註金融行業應用十年,自主研發的SequoiaDB分佈式數據庫有效打通瞭各個不同業務場景的底層接口,具備實時處理多引擎、多數據類型能力,實現數據的按需融合,幫助金融機構盤活數據價值。”蕭少聰介紹,巨杉數據的產品已在超過100傢大型銀行及金融機構的生產業務規模上線應用,場景范圍包括:實時數據湖、多模數據湖等,廣泛應用於金融、證券、保險、政府、能源、電信、交通等領域,企業用戶總數超過1000傢。

另一傢上榜的企業同盾(廣州)科技有限公司,曾與巨杉數據等4傢南沙金融科技企業分別入選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公示的第一批、第二批廣州市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占全市9個項目的44%。

據悉,同盾科技專註決策智能先進技術研發和應用,形成瞭“基於隱私計算的共享智能平臺-智邦”和“基於人工智能的決策智能平臺-智策”兩大平臺。截至目前,同盾科技已先後為400多傢銀行及數十傢消費金融和保險科技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決策智能技術服務,深度參與到金融業數字化轉型進程中。

類似巨杉數據、同盾科技的企業在南沙還有不少,在創新政策驅動下,它們正積極發揮創新引領效應,助推南沙金融科技發展。南沙已累計落地45項金融創新案例或試點。其中,智能化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防控平臺入選商務部自由貿易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碧江供應鏈金融(廣州)有限公司開發的應收賬款融資平臺——築鏈通平臺被納入廣東省第一批供應鏈金融“監管沙盒”。此外,南沙共有7個項目入選廣州市數字金融“點數成金”創新案例。

作為金融科技的熱門應用場景,數字人民幣也正在南沙“落地生根”,已基本覆蓋食宿出行、生態旅遊、鄉村振興、文化教育、看病就醫、慈善活動、企業經營等民生場景,並落地多個全國、全省首創案例。截至2023年一季度,南沙區各參與試點金融機構累計開立個人錢包約30萬個,對公錢包約3萬個,流通(轉賬、交易)業務超37萬筆,金額超2億元,落地支持數字人民幣支付場景超1.2萬個,助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經濟一體化。

集聚效應凸顯,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能

“區位條件、政策導向、優質的營商服務環境,是南沙發展金融科技的三大得天獨厚優勢。”畢馬威中國華南區金融業主管合夥人蔡正軒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南沙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強化規劃佈局,加快推動金融數字化轉型,促進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發展,打造金融科技生態圈,拓展金融科技應用場景,金融科技競爭力逐步增強,資源聚集效應開始顯現。

位於明珠灣起步區靈山島尖的明珠金融創新集聚區,與南沙國際金融島、期貨產業園形成瞭“一島一區一園”金融服務新格局。目前集聚區已引進瞭一批優質保險科技、信息科技企業,在南沙全面開展技術研究、項目交流、產融對接等生態產業孵化工作,助力金融數字化轉型。除此之外,中郵消費、中鐵建商業保理、廣州航運交易公司等一批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實體企業入駐,創新搭建起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降低瞭企業融資成本,促進金融科技聯動發展。

在蔡正軒看來,上述金融科技中小企業是創新的主力軍,南沙需特別註意對中小企業的培育和服務,加快以股權投資、資本市場、科技信貸等為重點的金融科技市場體系,搭建金融科技服務產業鏈平臺,整合南沙金融科技產業優勢資源,促進金融科技聯動發展。

在數字金融背景下,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對金融高質量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原銀保監會首席檢查官王朝弟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金融科技並非十全十美,並不是包治普惠金融百病的‘萬能藥’。”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金融科技服務實體經濟的能效仍需提升,金融科技的風險也不能忽視。

如何更好發揮科技力量賦能金融發展和實體經濟?

一方面,要加快“數實融合”,以數字創新提升金融服務的滲透率和觸達面,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實體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是各大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必答題。另一方面,強化金融科技的審慎監管至關重要,應當持續豐富監管方式和手段,提升穿透監管能力。

從產業發展獎勵、創新載體、配套服務、人才培養到融資招商,《南沙區金融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為金融科技發展明確瞭實施路徑,一系列支持措施已經落地見效。

目前,南沙聯合區內金融科技公司廣州金科探索搭建的金融風險防控體系已監測廣州市近18萬傢企業,並服務省、市、地方金融監管工作。未來,南沙還要在金融產品開發、運營管理、風險管理等環節發力,加強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識別等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升金融服務業信息化和現代化管理水平。

隨著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廣州期貨交易所等平臺資源相繼落地,1000多傢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業、超240個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集聚在南沙,在科創平臺建設日益完善、科創產業不斷壯大的基礎上,南沙將發揮出金融科技的更大效能,以金融科技提升數字金融的質與量,為服務實體經濟、壯大數字經濟提供持續動力。南沙區金融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南沙還將探索在金融科技等領域擴大與港澳地區的雙向開放合作。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