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王卓峰 實習生林鈺玨 東莞報道

在加快實現產業體系升級發展的背景下,全國各地不約而同籌謀著同一件事:產業基金。

近日,東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會議審議通過《東莞市高質量發展基金體系組建方案》(以下簡稱“《基金方案》”)。該方案劃分出政策型基金和市場型基金兩大板塊,力爭形成總規模不低於2000億元產業基金體系。相較以往,《基金方案》尤其強調放大資本的撬動功能,並提出設立打造矩陣化的“基金集群”。

據業內人士估算,目前東莞產業基金規模實際上已接近千億。隨著東莞新一輪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東莞創投圈、產業圈愈發活躍,目前已有近百傢私募基金管理人紮根在東莞,管理503隻基金,管理基金規模約800億,組成一片規模龐大的“基金叢林”。

隨著2000億元產業基金體系的規劃藍圖逐步落地,未來將促進更多產投合作方參與,“基金叢林”體系加速壯大,進一步推動打造具有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業內人士認為,東莞未來可以利用投行思維進行招商引資,探索“以投帶引”的東莞路徑,沿著產業鏈方向選擇投資項目,引育瞭一批高新科創龍頭企業並撬動產業上下遊,有效借助金融資本的力量推動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

“基金叢林”加速壯大

千億級產業基金集群並不罕見。去年底至今,深圳、上海、廣州、珠海等地均設立基金集群,一些城市的母基金也呈現集群式發展態勢。

在東莞市私募基金協會秘書長王柏看來,東莞一直以產業基金為抓手引導產業發展,比如近年來陸續成立瞭東莞倍增計劃產業並購母基金、東莞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基金等市級層面的產業基金,按放大倍數合算,東莞產業基金實際上已接近千億規模。

從日前出臺的《基金方案》來看,該體系尤其強調放大撬動功能:劃分出政策型基金和市場型基金兩大板塊,擬通過財政和有關市屬國企共同出資,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力爭形成總規模不低於2000億元產業基金體系。

盡管上述產業基金體系的具體運作模式並未公開,但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通過采訪瞭解到,一般而言,這類產業基金的資金來源主要為“政府出資+社會資本”模式,通過母基金模式,與企業、投資機構等社會資本共同發起設立子基金,運作模式多為參股投資和跟進投資,也有少數采用融資擔保等方式。

王柏認為,這次東莞組建高質量發展基金體系,實際上是一次質的提升。“相對於東莞以往的產業基金,這次目標基金規模更大、體系更完備、企業生命周期覆蓋更全、資源配置優化更好、與產業聯動更為緊密。”

從產業領域的角度,本次組建的產業基金體系在運作中聚焦重大產業項目招引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圍繞產業集群打造和產業鏈延伸。除瞭在產投方面更加聚焦之外,該產業基金體系擬設立打造矩陣化的“基金集群”:設立天使、創業、產業等產業基金集群,覆蓋企業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發展需要,實行不同輪次投資,為項目提供符合其發展階段的資金支持,以推動東莞產業強鏈、擴鏈、補鏈、延鏈。

通過這些舉措,東莞將進一步推動培育大規模、多層級、市場化的基金集群,助力打造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等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圖景。

隨著東莞新一輪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東莞創投圈、產業圈愈發活躍,各類基金或股權投資基金在東莞紛紛建立。來自東莞市金融局及東莞市私募基金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已有粵科金融、中廣投資、莞民投、東莞金控、恒健投資等94傢私募基金管理人紮根在東莞,管理503隻基金,管理基金規模約800億,組成一片規模龐大的“基金叢林”。

王柏認為,上述產業基金體系實際上需要財政、國資以及多種金融業態的共同參與。“各類金融業態在東莞經濟中更好地發揮鯰魚效應,不僅讓東莞制造業基礎和良好的科研成果得到瞭快速的轉化,而且還能讓東莞制造加速對接全國創投資源、創新資源。”

“創投機構是基金的重要參與者,可通過杠桿作用對基金規模放大,而政府引導基金作為創投領域最重要的出資群體,產業基金的註入將為東莞創投行業註入新的動能,也有機會為東莞培育出大型的創投機構。” 王柏說。

強化“產業投行”思維

根據清科創業旗下清科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22年,我國累計設立2107隻政府引導基金,目標規模約12.84萬億元人民幣,已認繳規模約6.51萬億元人民幣。

各地發展產業基金“熱情似火”,但從基金設立到落地,再到項目招引,最後培育產業壯大的全過程並非易事。

從產業和技術創新的角度來看東莞,目前仍然比較缺乏高端科技創新制造業的產業巨頭,鏈主推動產業鏈聚集與協同的能力還有待提升。

在王柏看來,新的產業基金體系打造,應讓更多上市龍頭企業參與。“目前資本市場‘東莞板塊’正不斷壯大,這些上市龍頭企業通過產業優勢能為上下遊企業賦能,不僅能為優質項目遴選、項目談判助力、已投企業賦能,還能通過對產業上下遊優質資產的註入,不斷鞏固本土龍頭企業優勢,實現企業與基金的雙贏。”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通過梳理多地設立的產業基金瞭解到,近年行業龍頭上市公司參與產業投資的目的多以財務投資和產業戰略投資為主。以產業戰略投資為例,上市公司的參與能對上下遊產業鏈的佈局進行完善,比如一個半導體裝備公司,通過投資上遊材料公司,能夠更好地確保供應鏈安全,甚至優先拿到上遊產能,推動城市產業鏈形成縱向協同效應。

另外,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東莞應強化“產業投行”思維,借助基金募集社會資本的放大效果,加大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巨頭,合肥“以投帶引”的產投模式值得東莞借鑒。

事實上,東莞、合肥在產業發展上有不少相似之處,比如都要發展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而合肥則在運用產業基金這一產投利器上走在前面,打造出獨特的“合肥模式”。

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教授林江看來,“合肥模式”的核心邏輯是從培育新興產業鏈的角度選擇企業投資。“合肥不謀求對標的企業控股,不以短期利益為目標,而是沿著某個產業鏈的方向選擇投資項目,吸引產業鏈上下遊更多的企業入駐,逐漸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步步蓬勃發展。”

近年來,合肥通過設立產業發展基金投資困境企業,引育瞭晶合集成、蔚來汽車等一批龍頭企業,撬動半導體和新能源汽車等產業上下遊,實現產業鏈整體提升,實現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雙贏。

林江認為,合肥看似在抄底經營困難的大型企業背後,實則是打造新興產業生態的投資佈局。隨著2000億元產業基金體系的規劃藍圖逐步落地,東莞更需要充分利用投行思維對重點產業進行招引、培育,及時關註和出手挽救有潛力的困境公司,並借助金融創新方式分散投資風險,最終實現政府、市場、產業的良性發展,才能真正把產業生態培育起來,實現新興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