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強蛟鎮下漁村講解員介紹村中歷史發展。\大公報實習記者施宏咪攝

  位於寧海縣強蛟鎮的下漁村,過去一直以漁業為主,隨著年輕勞動力的外散,一度面臨漁業萎縮和土地有限的困境。近年來,透過村民們的努力,成功地將村莊有限的資源運用於旅遊業的發展。

  下漁村第一書記應劉意向記者透露,過去由於漁業工作的風險性與收入的不穩定性,許多年輕人放棄成為漁民,選擇離鄉背井,下漁村的漁業面臨嚴重的衰退。加之村莊范圍有限,土地不足以滿足企業進駐,也限制瞭下漁村的發展空間。

  然而,當村民們得知村子需要轉型發展時,他們慷慨地自願無償釋出閑置土地,為旅遊業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下漁村黨支部書記薛瑞嶽表示,這些土地大部分來自已經外遷的村民,現在許多地方都結合漁文化進行創新轉型,成為村內獨特的創意景點。

  在“魚滿倉”創意展示墻前,薛瑞嶽介紹說:“這裡掛著40件人工雕刻的海洋生物模型,它們懸掛在舊船板架設的漁網之上,蘊含著許多村民的童年回憶,寓意著豐收的祝願和滿載而歸的盼望。”

  除此之外,村民們還巧妙地利用編織漁網的技術,建起編織工作室。駐村藝術傢尤婷婷指導村民進行漁網、帆佈包等編織工藝品的制作,並在市集上進行販售。尤婷婷向記者介紹道:“我們每周都會帶領這些參與編織的阿姨們出去擺攤,她們也會擔任團隊建設的編織助教。”香港傳媒學子一行中的施宏咪購買瞭工作室村民制作的一個香包掛飾,她認為:“這個工藝品的編織極其細膩,裡面更包含瞭十幾種香料。”另外,工作室還開發瞭研學遊活動,吸引眾多青少年來到漁村參觀並在工作室中進行編織學習。

  經過這一連串努力,下漁村成功“逆天改命”,如今村子正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到來。應劉意表示:“下漁村的海濱大道夜市常常人潮洶湧,已經成為周邊網紅必打卡點之一。”\大公報實習記者馮藹怡、馬見穎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