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圖為瑞松科技生產的新能源汽車組合電池。\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
“20條”出臺已一周,其中特別提出發揮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損失補償資金池作用,解決科技民營企業融資難等問題,強調瞭科技發展之重。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據廣州市科技局介紹,該資金池自2015年建設至今,已有28傢商業銀行加入合作,提供授信達1438億元(人民幣,下同),已發放信貸科技貸款達840億元。
廣州市科技局一級調研員(市管)李洪慶介紹,鼓勵科技型民營企業發展的措施主要著力於兩方面。首先解決“錢”的問題,幫助企業“活下去”。要進一步鼓勵合作銀行打造專屬科技信貸產品,提供更適合民營科技企業的服務方案。一是創新銀行評價體系,使以“輕資產”為特點的科技企業得到合理評估,獲得相匹配的貸款授信,讓科技信貸“易貸”。二是鼓勵銀行打造專屬科技金融產品,如通過利率優惠、專屬利率等方式降低企業貸款成本等,使科技信貸成為更“優貸”。三是優化科技信貸補償機制,結合大數據分析,提高銀行對科技企業的評估能力,讓合作銀行更“願貸”。
另一方面則是解決“能”的問題,幫助科技企業“活得好”,重點在於打造和開放創新應用場景,帶動全市產業鏈整體躍升。廣州市科技局表示將牽頭,圍繞人工智能的賦能作用,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應用場景建設,重點著力於圍繞產業鏈組織核心技術攻關、面向社會打造應用場景典型和聚焦應用打造創新服務生態三個方面,共同推進廣州市產業鏈的整體優化升級。
大公報記者李紫妍、盧靜怡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