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丁莉 廣州報道

隨著新型儲能產業風口到來,廣東相繼印發《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產品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等文件,將依托優勢產業基礎,推動廣東省成為新型儲能產業高地。

根據上述政策,廣州將聚焦儲能電池、儲能控制產品及系統集成、先進裝備制造等環節,發展相關產業集聚區。對此,日前廣州市印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產品及應用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簡稱《若幹措施》),從培育產業生態、推進重點項目、推動能源電子融合發展、支持多元化場景應用等方面著眼,將培育並引進一批優質企業,建設新型儲能特色產業園區載體,鼓勵虛擬電廠、儲充一體化、工業企業節能改造、技術創新試點示范等多元化場景建設,打造一流新型儲能產業基地,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培育優質企業、建設特色產業園

《通知》提出加大力度培育優質企業,並積極引進國內外領先企業。

一方面,支持本地儲能企業在穗擴大產能,加強新型儲能電池產業化攻關,推進先進儲能技術及產品規模化應用,加快培育一批新型儲能行業的專精特新、制造業單項冠軍、產業鏈領航優質企業;其中,國傢級“小巨人”企業和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分別可獲得100萬元和2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另一方面,市區聯動加大招商力度,對科技含量高、帶動效應強的新型儲能重大項目,采取“一事一議”“一企一策”方式在用地、用能、環保、金融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

此外,廣州還將進一步推動產業鏈協同,成立新型儲能產業聯盟,開展產學研合作、標準制定、決策咨詢、行業交流等活動;會同廣州供電局推動建設市級儲能項目管理平臺,推動市場服務共享、技術研發共通、質量標準體系共建、知識產權共用等。

在創新和人才方面,《通知》支持創新中心研發成果在廣州的先行示范應用,支持重點領域技術創新突破,促進成果快速轉化並落地,對符合條件的儲能領域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公共服務平臺和創新平臺建設予以獎補;加大對國內外儲能領域高端人才和團隊的引進力度,培育新型儲能產業重點方向高級技工人才,組織企業開展產業人才專場招聘,並給予人才補助。

同時,為加快推進重點項目,《通知》提出強化土地、資金、人才、稅收、金融、科技等各方面要素支持,做好重大項目的跟蹤服務,發揮並聯審批機制作用。

針對重點項目,廣州也給出瞭較大力度的財政獎補和金融支持,對“十四五”期間投資10億元以上的新型儲能產業化項目,在省級對其新增實際固定資產投資額普惠性制造業投資獎勵基礎上,市級財政按1:1給予配套扶持;充分發揮廣州產業投資母基金、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基金、新興基金等產業投資基金作用,支持投資佈局新型儲能企業,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鼓勵融資租賃公司參與新型儲能項目建設。

此外,一批新型儲能專業產業園區建設將在黃埔、南沙、番禺、花都、白雲、增城等區展開,從而為企業、項目提供載體,加強產業鏈上下遊和各應用環節協同。

鼓勵虛擬電廠、儲充一體化等多元化場景建設

在產業鏈下遊,廣州將鼓勵虛擬電廠、儲充一體化、工業企業節能改造、技術創新試點示范等多元化場景建設,為新型儲能產業創造更大應用市場。

例如,《通知》提出,積極推進虛擬電廠建設,探索在工業園區、大型企業、大數據中心、5G基站、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等場景建設新型儲能電站,完善儲能電站優先參與虛擬電廠需求響應新機制,探索儲能電站試點參與電網調頻,拓寬儲能設施收益來源。

供電部門也將按照相關要求,統籌開展電網規劃和建設,加快出臺新型儲能並網接入技術要求,明確並網接入、調試驗收流程與工作時限,完善相關計量體系建設,為新型儲能項目提供電網接入服務。

電動汽車充換電站配套建設儲能設施是另一重要應用場景,廣州將開展“儲充一體化”應用場景示范項目建設,建立健全儲充一體站管理機制;工業企業投建新型儲能設施的,符合條件者可申請技術改造項目事後獎勵。

此外,《通知》還支持推動技術創新試點示范,開展源網荷儲充一體化示范項目建設,重點促進鈉離子電池、全釩液流電池和飛輪儲能等新型儲能試點建設;推進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示范園區、小虎島電氫智慧能源站、V2G(車網互動技術)應用示范等建設,支持飛輪儲能和超級電容等能量回收裝置在廣州軌道交通上示范應用,加快產業化落地。

推動能源電子融合發展也將為新型儲能產業創造更廣闊和靈活的產業發展空間。根據《通知》,廣州將提升關鍵元器件供給能力,支持儲能系統集成規模化量產,發展光儲端信產品和技術。

具體來說,廣州將制定政策,支持發展太陽能光伏、新型儲能電池、重點終端應用、關鍵信息技術及產品(統稱光儲端信)等,系統謀劃能源電子重點產業鏈條,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快速推進產業化發展,推動能源電子技術及產品廣泛應用於工業、通信、能源、交通、建築、農業等領域,提升廣州企業在能源電子產業的影響力。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