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日前洪汛高峰時,永定河水一度漫過橋墩,水位直逼盧溝橋券洞頂。

  今年7月29日至8月2日早上,北京出現極端強降雨天氣,遭遇瞭有儀器測量記錄140年以來最大降雨。持續強降雨和永定河分洪導致北京豐臺區小清河橋坍塌,但其附近始建於金代、有834年橋齡的盧溝橋卻安然無恙。盧溝橋之所以能在史上多次洪水沖擊下屹然不動,離不開其獨特的抗洪設計,其船形橋墩可分散水流,減輕洪流對券洞的壓力,而分水尖前端的“斬龍劍”則能減輕洪流沖擊。/大公報記者 張帥北京報道

  盧溝橋位於北京豐臺區永定河,始建於1189年,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為內地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燕京曉月過盧溝”,這裡的“盧溝曉月”景觀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橋上數不清的石獅子雕刻繁復精細,千姿百態,也受到各地遊客所喜愛。在歷史上,盧溝橋曾多次受到洪水的沖擊而屹然不動。

  據瞭解,在建造上,盧溝橋橋下河床鋪設幾米厚的鵝卵石和石英砂,整個橋體砌築其上十分堅實穩固。盧溝橋橋面略呈弧形,兩端較低,中間隆起,用天然花崗巨大條石鋪設。而橋墩南面順水,砌作流線型,形似船尾,以分散水流,減輕洪流對券洞的壓力。在每個分水尖的前端,並各裝有一根三角鑄鐵,俗稱“斬龍劍”,銳角向外,可以減輕洪流沖擊。在分水尖上面,則還加蓋六層分水石板,下兩層挑出,以上各層逐次收進,既加固分水尖的穩定性,對橋墩的承載壓力也起到瞭平衡作用。有瞭上述設計,橋的行洪能力和承載能力更加強大。

  景區安排專人24小時守橋

  為瞭保護古橋安全,盧溝橋景區近期安排專人24小時值守盧溝橋,觀測水位及水流情況。工作人員在降雨和行洪期間提取瞭盧溝橋應力應變、傾斜和相對位移、沉降數據,各組數據顯示,雖然在暴雨前後存在一定程度上變化,但遠小於一年期內由於溫度改變造成的變化,盧溝橋橋體結構穩定。

  此外,北京方面還制定瞭應急預案確保盧溝橋安全度汛,當盧溝橋橋體全面被淹沒有被沖毀危險時,工作人員會對10個橋墩進行配重,每個橋墩配重50噸,總計配重達到500噸,以此保證橋體不被沖垮。

  各地古橋屢沖毀 已納防災體系

  值得關註的是,盧溝橋雖然扛住北京本輪罕見暴雨沖擊,但是也有不少古橋在近年歷次極端天氣中遭受重創:2017年,暴雨致杭州百年老橋歡喜永寧橋斷裂。2020年7月,在洪水沖擊下,始建於明代的安徽黃山屯溪鎮海橋被沖毀,當年同一個月,已有800餘年歷史的“中國廊橋史上的絕版”江西婺源縣彩虹橋,也被洪水沖毀瞭橋面和橋廊。2022年,建成於清代的山東膠萊運河閘子集橋,也因受洪水沖擊而倒塌。

  內地多位橋梁保護專傢指出,橋梁文物許多位於山區、河流、溝谷區域,更容易受自然地質災害影響。國傢文物局已於2021年發佈《關於加強橋梁文物防災減災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在古橋保護上,將橋梁文物納入地方防災減災體系,加強監測預警、應急演練,同時建立橋梁文物巡查制度,定期開展橋梁文物防災減災專項檢查。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