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符雷(左)向學子們頒發結業證書。\大公報記者喬輝攝;右圖:“2023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內蒙古行”圓滿結束,並於呼和浩特舉行結業儀式。\大公報記者王月攝
“第九屆(2023年)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內蒙古行”日前在呼和浩特舉行結業儀式。12天行程,學子們奔赴四市,進企業、入農戶、踏草原、走基層,一路風塵仆仆,深入瞭解內蒙古的經濟民生發展,體驗獨特的北疆文化。此行不僅刷新瞭香港學子們對內地的認知,增強瞭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港生感慨:“原來內蒙古不僅有沙漠和草原,還有領先的科技。”\大公報記者 喬輝、任芳頡呼和浩特報道
出席結業儀式的有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局長符雷,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外宣辦(新聞辦)主任江新輝,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編輯吳德祖,香港大公報副總編輯鄭旭榮等嘉賓。
高科技成就令人震撼
行程期間,來自香港和內蒙古的37名學子們每天迎著朝陽出發,披星戴月寫稿到深夜,走遍包頭、鄂爾多斯、烏蘭察佈、呼和浩特等地。兩地學生在結業儀式上,回顧瞭沿途的所見所聞和深刻感受,以及彼此之間建立起的深厚友誼。不少學子都談到,過去以為內蒙古就是草原和沙漠,學生是騎馬、騎駱駝上學的,但原來這裡還有很多高新技術企業。數據顯示,內蒙古去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40傢、科技型中小企業761傢,科創能力綜合水平首次進入全國中等創新地區行列。
香港中文大學的陳軒潁說:“我們看草原,不是以純遊玩拍照的心態,而是看荒漠治沙,退耕還林;我們遊城市,不是吃喝玩樂,而是從科技、工業、城市規劃、生態環保的角度。以往我對內蒙古的認知僅局限於草原,以為科技發展較慢,但這次親眼看到北科交大的機器人、包頭和鄂爾多斯的新能源產業技術、伊利的乳業科技和銀肯塔拉的治沙技術,讓我深刻領略到草原城市的領先科技。”
對香港理工大學曾楚龍來說,這次旅程讓他對內蒙古有瞭嶄新的認識。“沒想到內蒙古也有那麼多高新企業,發展高科技和新能源,這種規模實在讓我很震撼。”除瞭高科技,學子們還對內蒙古藝術發展印象深刻。香港都會大學勞綺瓊談及,在東達山藝術區與藝術傢劉占強的對話,讓她感觸頗深,也很驚訝在內蒙古會有那麼大的區域發展藝術。
“學子們的發言,我很感觸,也特別為你們對很多細小的感觸而感動,每個人都流露出相互珍惜的情感。”符雷在結業禮上,對學子們說“歡迎回傢”,在他看來,本次內蒙古之行,將學子們和范長江行動、內蒙古,以及與國傢最北邊這塊遼闊的土地都非常好地銜接起來瞭。
符雷介紹道,內蒙古面積118萬平方公裡,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種資源齊聚,全國56個民族中有55個民族在這裡生活。他同時提到,中華民族的各個區域都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希望學子們厚植傢國情懷,借助范長江行動,能多到全國各地走一走,多來內蒙古看一看。
現實遠比想像的精彩
“范長江先生用自己的腳、自己的筆、自己的文章,向世界說出中國的真實情況。”吳德祖向學子們分享他所理解的范長江精神:愛國、求實、敢言。他表示,舉辦范長江行動的初衷,就是把一個真實、美麗的,而不是被有色眼鏡所覆蓋的中國,傳遞到全世界。
吳德祖還談到他的幾點感受:“一是生活遠比我們想像和手機看到的要精彩,值得我們不斷地去探索。二是新聞是一個很嚴肅、很專業又很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三是認識和傳播真相的使命。”他叮囑學子們,要傳承范長江的精神,即用腳跑新聞、用筆寫新聞,甚至要不斷堅持去把所看到的真實傳遞出去,向世界說好中國故事。
在結業儀式上,符雷、江新輝、吳德祖和鄭旭榮還分別為蒙港學子頒發結業證書。今年是“范長江行動”10周年,明年即將迎來“范長江行動內蒙古行”10周年,符雷與吳德祖皆表示,將以此活動為契機,繼續加強合作,持續深入推進,讓香港學子們通過參與范長江行動,更多的到內蒙古來。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