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翁榕濤 廣州報道
今年以來,生豬價格持續低迷。生豬行業已經歷長達半年的虧損期,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紛紛探索化解價格風險利器的同時,各地政府也圍繞助力生豬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出臺瞭一系列政策。
近日,廣州市農業農村局、廣州市財政局、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出臺瞭《廣州市政策性生豬期貨價格保險財政補貼方案(試行)》(下稱《方案》)。
據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介紹,該《方案》以“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願、協同推進”為原則,政府通過財政補貼等調控手段,引導生豬養殖戶參加政策性生豬期貨價格保險,增強生豬養殖抗風險能力,促進生豬產業發展。
“階梯式”保費補貼平衡養殖風險
《方案》指出,廣州市、區兩級財政對政策性生豬期貨保險保費會根據生豬期貨市場變化給予不同比例補貼,目標價格以生豬期貨價格為準被劃分為三個區間,分別為小於14000元/噸、14000元/噸-22000元/噸區間、高於22000元/噸,對應的財政補貼分別為80%、70%、60%。
為什麼要設置這三個財政補貼價格區間?
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當生豬期貨價格超過22000元/噸時,大部分生豬養殖主體的生產經營處於盈利狀態,政府適當降低補貼比例;當生豬期貨價格為14000元/噸時,處於最低凍豬肉儲備收儲價平均線,大部分生豬養殖主體的生產經營處於虧損狀態,為減少生豬養殖主體的保險投入成本,調動生豬養殖主體采用“保險+期貨”工具降低風險、提高養殖積極性,適當調高補貼比例;當生豬期貨價格處於14000元/噸-22000元/噸區間時,折中財政補貼比例。
談及保費補貼政策的目的,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是鼓勵風險管理,在生產經營虧損情況下,通過提高保費補貼比例,鼓勵生豬養殖主體主動采取“保險+期貨”金融工具減少損失;二是在生豬期貨價格較高時,降低補貼比例,可以節約財政資金,提高財政資金績效;三是改善高補貼依賴性,生豬期貨價格漲跌對應生豬養殖主體盈利程度,通過“階梯式”補貼可以平衡養殖風險和盈利水平,避免政策“一刀切”,改善高補貼依賴性。
廣發商貿有限公司綜合事業拓展部總經理李萱告訴記者,“根據生豬期貨價格變化給予不同比例補貼,一方面是保障政策的靈活性,有利於更科學高效地進行生豬產能調控;另一方面是以生豬期貨價格作為補貼基準,可以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價格發現功能,引導養殖戶更關註期貨市場的價格變動趨勢,增強其生產經營的穩定性。”
可以看出,這種“階梯式”保費補貼政策通過錨定14000元/噸的養殖虧損線和22000元/噸的養殖盈利線,由養殖主體自行承擔保障超額收益所產生的成本,進一步強化瞭農業保險“保基本”的屬性和原則。
李萱告訴記者,廣東省是生豬消費大省,人口眾多的廣州市則是消費大市,當地居民的豬肉消費習慣偏向於熱鮮肉而非冷鮮肉,生豬消費量遠大於本地供給量,生豬調入需求龐大。但自非洲豬瘟疫情開始,生豬調運難度加大,廣州市生豬保供壓力增加。為保障生豬供應穩定,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廣州市一直在探索一條可以讓本市生豬市場能夠穩定供給、健康發展之路。
記者查詢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廣東省生豬年消費量約5000萬頭以上,而2022年廣東全省肉豬出欄量約為3547萬頭,生豬供應存在缺口。在此背景下,生豬“保險+期貨”風險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助力養殖主體進行風險管理,平滑“豬周期”的影響,保障養殖積極性,進而達到保供穩價的目的。
記者也註意到,在《方案》的基本原則部分中,強調瞭“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願、協同推進”。這一金融創新模式的長效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引導和推動作用,政府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強化業務監管,可有效引導生豬養殖戶參與,增強生豬養殖抗風險能力,探索現代農業高效發展的新型道路。而“市場運作”這一原則與“保險+期貨”通過市場化手段管理風險的屬性也是相契合的,農民通過保險公司購買保險進行風險第一次轉移的同時,保險公司再通過期貨市場轉移賠付風險,實現風險的第二次轉移。
生豬期貨價格逐步獲得市場認可
近兩年,期貨價格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瞭保險產品的設計和定價中,這與其價格發現功能的有效發揮是分不開的。
期貨價格是通過公開、公正、高效、競爭的期貨交易運行機制形成的,透明度和公允性高,可以有效反映出買賣雙方對當前市場供求關系的判斷和對商品未來價格走勢的預期。
2021年1月8日,我國生豬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以生豬期貨價格作為保險產品中的價格指數確定目標價格和賠付標準,有助於解決農業保險產品定價難問題。以此為基礎,全國各地陸續開展瞭以生豬期貨價格作為標的的保險產品,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瞭部分生豬養殖主體無法直接在期貨市場分散風險的問題。
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生豬養殖主體對傳統農業保險相對比較熟悉,在此基礎上設計生豬期貨價格保險產品,能較容易被接受。一方面可幫助養殖戶降低參與期貨市場的成本和門檻,科學管控養殖風險,助力穩產增收;另一方面也可引導養殖戶及時瞭解未來市場價格走勢,將期貨價格作為生產經營決策的重要參考,合理調整養殖規模和飼養周期,盡量減少因市場波動造成的損失。”
李萱告訴記者,本次方案以期貨價格作為價格基準,降低瞭理賠難度,提升風險管理有效性,有利於業務模式的普遍推廣。一方面由於期貨的連續競價交易機制,保障瞭期貨價格的公開透明度,並具備普遍參考意義;另一方面,由於期貨市場提供瞭多期限的遠期價格,能為養殖戶的生產計劃提供價格指導,並根據出欄計劃,匹配價格風險管理方案,提升價格風險管理有效性。
多地政府加大“保險+期貨”支持力度
事實上,這並不是廣州市首次在相關文件中對“保險+期貨”模式表示支持和認可。
去年4月,廣州市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加快農業保險增品,將生豬、飼料等價格保險納入‘保險+期貨’產品研發和試點范圍。”
經過多年推廣和完善,“保險+期貨”項目的保費來源已逐步實現向“多方共擔”的升級,各界認可度和參與度不斷提高。
記者發現,今年以來,多地政府對“保險+期貨”模式繼續給予關註和政策支持力度。例如,江蘇省委2023年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持續推進生豬‘保險+期貨’試點”,今年財政支持資金較上年增加1倍,省市縣各級財政合計安排6000萬元,給予中小生豬養殖戶80%的保費補貼,試點范圍也從2022年的3個設區市9個縣(市、區)增加到7個設區市22個縣(市、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聯合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印發《2023年廣西“保險+期貨”項目試點方案》,明確指出,2023年6月至2024年2月,廣西將面向全區符合條件的糖料蔗、生豬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開展“保險+期貨”項目試點。對列入鄭州商品交易所“農險無憂”計劃、大連商品交易所“農民收入保障計劃”的“保險+期貨”項目,自治區財政和期貨交易所原則上按照保費的40%和45%—50%比例予以補貼支持,合計支持比例高達85%—90%,將大幅減輕市縣財政及農戶負擔。
地方政府進行財政支持,既是對過往“保險+期貨”良好開展效果的肯定,更為今後這一模式不斷優化升級、長效可持續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李萱表示,“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功能和杠桿作用,可以鼓勵引導更多農戶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保險+期貨’模式,擴大‘保險+期貨’模式覆蓋面。同時,在市場化運作的基礎上,可以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引導和監管作用,加強政府部門在模式宣傳推廣、農業風險培訓體系建設、項目運作合規監管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對於促進‘保險+期貨’模式的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事實上,在《方案》出臺後,如何面向養殖企業和農戶開展宣傳培訓、引導其參與也是重中之重。
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接下來,首先是開展政策宣傳,通過文件公開、政策解讀、會議集中宣講、上門現場介紹,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多渠道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提高養殖主體對政策的知曉度;其次是開展業務培訓,組織保險經辦機構和期貨公司開展生豬期貨價格指數保險培訓宣導會,幫助養殖主體瞭解生豬期貨的基本知識、瞭解掌握政策,知曉如何購買、理賠等,使養殖主體的觀念從傳統的“保生產”過渡到“保價格”,運用“保險+期貨”這一金融組合工具實現套期保值,鎖定養殖利潤;最後,建立有效的生豬期貨信息發佈機制,向養殖主體提供生豬期貨價格實時數據和信息,幫助他們及時掌握市場走勢,科學規劃生產,選擇有利時機補欄、出欄和購買保險。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