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6周年紀念日。“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活到100歲,我就要講到100歲!”7月5日清晨,“七七事變”親歷者鄭福來再一次走上盧溝橋,為往來遊客和學生們講述起那段苦難而不屈的歷史。
“七七事變”親歷者為往來遊客講述盧溝橋往事。原梓峰 攝
在盧溝橋這段近一公裡的石板路上,曾有逃難者的腳步,有侵略者的鐵蹄,也有保傢衛國的中國人民奮起反抗的身影!86年過去,硝煙雖然散盡,但那段歷史卻並未走遠。如今已是92歲高齡的鄭福來依舊精神矍鑠:“這條路數不清走過多少遍,哪裡有坎兒我都能記得住。盧溝橋這一畝三分地的歷史,是擱在我心裡的事兒,講述盧溝橋的抗戰史是大事兒。”
從山東來此旅遊的鄧青女士,特意在離開北京前的最後一天帶孩子來到盧溝橋:“能夠有機會現場聆聽鄭老為我們講述的抗戰歷史和盧溝橋小獅子的故事,感覺把歷史講堂搬到瞭橋上,不虛此行。”
“爺爺講得特別生動,之前我都是在書本上看到抗日戰爭的故事,今天走上盧溝橋心中有不一樣的感觸。”來自寧夏青銅峽市第四小學四年級的樊玉欣激動地告訴記者,“我對爺爺講的‘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印象特別深刻,我們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要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強國力量,匯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動力!”
直到今天,鄭福來仍住在盧溝橋的西頭,他把講述自己親歷的歷史當成瞭使命。“1952年的春天,我20歲,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任盧溝橋鎮鎮長,接待瞭美國著名記者愛潑斯坦,以見證人身份講述瞭‘盧溝橋事變’的經過和民眾的抗戰史。”談及最初開始講解抗戰史時的經歷,鄭福來的眼中難掩激動,“盧溝橋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個民族不清楚自己的歷史就沒根、沒魂,真實的歷史必須向年輕人講出來!這是我作為親歷者的責任和義務!”自那之後七十多年間,在盧溝橋和宛平城近一公裡的路上,鄭福來先後接待逾七十國外賓、媒體記者和數以萬計的參觀者。
92歲的鄭福來被人們稱為盧溝橋事變的“活歷史”,在鄭福來的感召和帶動下,宛平地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到義務講解的隊伍中來,接過傳承紅色基因的接力棒,組建“行走宛平”紅色宣講團,既把在“傢門口”發生的故事講精彩,讓“紅色宛平”的基因在轄區群眾中傳承;也積極走出去,將紅色故事、榜樣故事、發展故事宣傳好,讓發生在這片紅色熱土上的紅色故事流傳得更廣,讓抗戰精神感染更多人,一道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
盧溝橋下,永定河水緩緩流淌;宛平城墻上,侵略者的彈痕將歷史凝固。從親歷者到講述人,鄭福來用他的堅守,傳承著抗戰精神;用他的行動向人們傳遞永遠記住那一晚轟鳴的炮聲,記住那些年犧牲的先烈;用他的講述提醒人們:“歷史就在那裡,我們要不忘歷史,把抗戰精神世世代代傳下去。”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