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實施後的首次調水調沙,今年的黃河調水調沙已經在6月21日正式啟動,在水利調度上,與往年有一些變化,更加註重黃河生態的保護。接下來,我們看一下,總臺記者對黃河水利委員會首席專傢張金良的采訪。

目前,小浪底庫水位已由254米下降至217.5米,累計騰出庫容達42億立方米,水庫從7月5日起轉入調沙期,調水調沙預計一周後結束。今年是《黃河保護法》頒佈實施的第一年,小浪底水庫今年首次與下遊水庫聯動,動用瞭陸渾、故縣、河口村三個水庫的水量,這樣,伊洛河和沁河的清水得以流入主河槽,用清水稀釋小浪底下泄的高含沙水流,盡可能減少對下遊生態的影響。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首席專傢 張金良:這個目的,一個是進入下遊的水和沙的搭配比例更加合理,第二個就是伊洛河和沁河匯入黃河的時候是清水,比如魚類,它在上遊的過程中一旦遇到高含沙的時候,有躲避的空間。

專傢介紹,黃河水少沙多,水沙關系不協調是制約黃河保護治理的最大問題。2002年以來,黃河水利委員會持續開展黃河調水調沙,通過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和黃河上中遊、幹支流骨幹水利工程的聯合調度,既為後續可能發生的洪水留足防洪庫容,又使下遊河道得到沖刷,維持下遊河槽過流能力,減緩河床抬高速度,減少中小洪水漫灘概率。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首席專傢 張金良:堤防的加高和河床的淤積抬高在賽跑,如何打破這種賽跑的局面,調水調沙經過三年的實驗和21年的運用,探索出來瞭一個新的治黃路徑。

張金良介紹,今年4月1日,《黃河保護法》正式實施,新形勢下,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要求,更加註重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四水”問題,對流域水沙調控提出瞭更高要求,未來的調水調沙也會出現新變化。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首席專傢 張金良:未來就要建設成古賢水利樞紐,來為小浪底調水調沙提供強勁後續動力,這樣使進入黃河下遊的水和沙的搭配比例更加合理,來抑制下遊河床的淤積抬高和河道萎縮。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