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近日,應急管理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傢衛生健康委、金融監管總局、國傢統計局、中國氣象局、國傢糧食和儲備局、國傢林草局、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國鐵集團等部門和單位,對2023年上半年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瞭會商分析。上半年,我國自然災害形勢總體平穩,以洪澇、風雹、幹旱、低溫冷凍和雪災為主,地震、地質災害、沙塵暴和森林草原火災等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4876.4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失蹤95人,緊急轉移安置11.3萬人次;倒塌房屋2700間,嚴重損壞1.1萬間,一般損壞19.7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4724.7千公頃,其中絕收214.1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82.3億元。

  上半年全國自然災害主要特點有:

  一、災害形勢總體平穩,災害損失較往年同期明顯偏輕

  上半年,西南地區發生冬春連旱,雲南旱情相對較重;南方部分地區發生洪澇和地質災害,華南龍舟水強度相對偏弱;風雹災害點多面廣,沙塵次數偏多;西北、西南局地遭受低溫冷凍和雪災,西藏林芝突發重大雪崩災害;5級以上地震次數明顯下降,雲南、四川、新疆等地遭受一定損失。入汛後,洪澇、風雹等災害影響范圍擴大,災害損失明顯增加。河南、雲南、福建、廣西、江西等地受災較重。

  二、南方部分地區遭受洪澇和地質災害,持續陰雨天氣對河南等地夏收造成不利影響

  上半年,全國共出現15次強降雨過程,累積面降雨量24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13%。南方大部地區降水偏少,主要影響華東、華中、華南、西南等地,局地發生城鎮內澇、山洪等險情災情,華南龍舟水強度偏弱。5月底至6月初,河南出現大范圍持續陰雨天氣,與小麥成熟收獲期疊加重合,造成部分市縣農作物受災。總體上,上半年洪澇災害造成3099.1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倒塌房屋2100餘間,農作物受災面積2454.5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10.4億元。此外,全國還發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665起,主要集中在中南、西南等地區。

  三、風雹災害點多面廣,沙塵過程較往年同期偏多

  上半年,全國共出現19次強對流天氣過程,較近5年同期均值下降。全國共有近800個縣(市、區)遭受風雹災害影響,主要分佈在華北、西北和西南等地。河北、遼寧、江蘇等局地發生極端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往年同期風雹災害較重的江西、湖北等省災情偏輕。總體上,上半年風雹災害造成378.5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624.4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65.2億元。此外,還有15次沙塵過程影響我國,較往年同期均值偏多,主要集中在3–4月份發生。

  四、西南地區發生冬春連旱,華北地區夏伏旱露頭並發展

  2022年冬季至2023年春季,西南地區大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氣溫偏高。雲貴川渝等地旱情快速發展,造成局地山地丘陵區農業生產、城鄉供水受到一定影響。上半年,我國發生4次區域性高溫過程,首次區域性高溫過程比常年同期偏早16天,多地高溫突破歷史極值,極端高溫對農作物生長、電力供應、森林防火等造成不利影響。6月份以來,受南方降水影響,西南、華南等地幹旱緩解,東北中西部、華北北部等地區氣象幹旱露頭並發展。總體上,上半年幹旱災害與常年基本持平,造成全國1082.1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206.3萬人次因旱需生活救助,農作物受災面積1099.4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55.4億元。

  五、西北、西南局地遭受低溫冷凍和雪災,西藏林芝突發重大雪崩災害

  上半年,我國共遭受8次冷空氣過程影響,較常年同期均值偏多。其中,3次為全國型寒潮天氣過程。4月下旬至5月上旬,華北、西北等地多發冷空氣過程,部分地區出現寒潮天氣,局地大幅降溫,造成山西、陜西、甘肅等地農作物受災。1月17日西藏林芝雪崩造成28人死亡。總體上,上半年低溫冷凍和雪災造成294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493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43.7億元。

  六、5級以上地震次數明顯下降,新疆、雲南、四川等地遭受一定損失

  上半年,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4級以上地震43次,主要發生在新疆、西藏、雲南、四川等地。其中,災害損失最重的是5月2日雲南保山5.2級地震,造成保山、大理2市(州)6.2萬人不同程度受災,1.3萬間房屋損壞,直接經濟損失2.2億元。5月3–4日,四川興文縣接連發生4.0級、4.5級、4.9級地震,造成1300餘間房屋損壞。1月30日新疆沙雅6.1級地震和2月27日新疆溫宿5.1級地震,震中均位於人口稀少地區,未造成較大災害損失。

  七、森林草原火災態勢總體平穩,局地形勢較為嚴峻

  上半年全國共發生森林火災240起,火災總量處於歷史低位,起火時間集中在3、4月份,華南、西南地區火災多發;全國共發生草原火災14起,主要發生在內蒙古,起火時間集中在4月份。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