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等地遭遇強降雨,部分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引發山洪和泥石流等次生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防汛救災主體責任,領導幹部要加強應急值守、靠前指揮,切實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到第一位,努力將各類損失降到最低。

  我國是世界上水患最為嚴重的國傢之一。盡管近些年我國防汛抗洪能力整體有瞭大幅提升,但是每年因災造成的損失仍不容小覷。以2022年為例,全年洪澇災害造成3385.3萬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289億元。

  當前,我國即將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根據相關部門的會商研判,今年汛期,長江、淮河、太湖及松遼等流域存在洪澇災害風險,部分地區地質災害風險高。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逐步回暖,各地生產經營活動持續復蘇,暑期消費也將進入高峰,淹不得,也淹不起。打贏防汛抗洪這場硬仗,確保大江大河、重點水庫防洪安全,最大限度減少洪澇災害影響,既是民生經濟大賬,也是政治任務,必須抓緊抓好抓實。

  防汛抗洪的系統性、復雜性不言而喻,從災前各項防災基礎設施建設,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到日常的會商研判,風險隱患排查,科學用水調水,再到災中災後的搶險救援、重建工作等,每個環節都需要各地區、各部門以更有力的措施,構建高效、準確、常態化的預警、防治、救援體系。

  堅持關口前移。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災害管理策略。黨中央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工作,提出“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防災減災救災新理念,並要求建立高效科學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提高全社會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通過不斷提升監測預警能力,可以讓有關部門對災害早發現、早處置,為群眾提前轉移避險提供時間保障。根據《“十四五”國傢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到2025年,我國災害預警信息發佈公眾覆蓋率要達到90%。要進一步用好人工智能、智慧遙感等新技術,推動信息共享、數據聯動,進一步強化直達基層的臨災預警機制,從源頭上防范降低洪澇災害風險。

  洪水暴雨來襲的危急關頭,不僅考驗應急管理和災害防禦能力,也檢驗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黨員的責任擔當和為民情懷。今年以來,國傢防總組織核定並通報瞭2521名全國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要進一步夯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明晰各級責任人的職責任務,熟悉防汛預案、掌握工作重點和責任區內的風險隱患。

  防汛救災工作“寧可百日緊、不可一日松”。各地區各部門要時刻繃緊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這根弦,以底線思維和憂患意識做好各項準備,慎終如始保持迎戰狀態,嚴陣以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作者:金觀平 來源:經濟日報)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