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的事南沙辦。”這種信號越來越強烈。

7月4日,廣東省廣州南沙建設發展工作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暨主任會議召開,省南沙工委首次亮相。

在《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下稱《南沙方案》)出臺1周年之際,南沙又迎標志性事件。

省市領導掛帥、高規格配置,省南沙工委如何發揮作用?記者觀察發現,凝聚全省之力推進《南沙方案》、推動南沙的事情能夠在南沙得到解決,此種信號釋放得格外強烈。

從專班到工作委員會

讀懂省南沙工委,首先要讀懂當下。

實現從推進重大戰略的“開局”階段進入推進高質量發展“破局”階段。這是省南沙工委首次亮相,對《南沙方案》與南沙當前開發開放的態勢定位。

就在前兩周發佈的《南沙方案》一周年十大標志性成果中,國傢、省、市合力推進《南沙方案》落實機制優化,開發建設開辟新局面位居“十大”之首。

機制活則滿盤皆活。省、市相繼成立省委、市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省市聯合工作專班以及相關專項工作組。

從專班、專項工作組到工作委員會,凝聚全省之力有瞭常態化的體制機制保障。

按照省委有關要求,廣東設置瞭廣東省廣州南沙建設發展工作委員會及省南沙辦,還批復設立瞭南沙開發區綜合協調局。

提到省市區共同設立機構,許多人會想到省委橫琴工委。對比不難發現,省南沙工委與省委橫琴工委在運作上仍有各自特色。

省委橫琴工委等機構的設立,是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體制的重大制度創新和具體體現,其主要在融合澳門和內地的制度優勢,信息匯聚、協同聯動,管控、處置好風險等方面發揮作用。

省南沙工委任務更為直接明瞭:協同聯動。

用當天會議的要求來闡釋:加強組織領導,省南沙工委及其辦公室、各專責小組要強化統籌協調和指揮調度,省直有關單位要帶頭落實、全力支持、靠前服務,建立對口服務省南沙工委和省南沙辦的綠色通道和特事特辦機制,凝聚起全省推進實施《南沙方案》的強大力量。

在過去的一年,海關總署、省自然資源廳、省司法廳、省商務廳、省工信廳、廣州海關等分別出臺支持南沙專項政策。

隨著省南沙工委的橫空出世,有理由相信,開發南沙,會形成一股更為強大的力量。

這對實施《南沙方案》肩負主體責任、屬地責任的廣州而言,是機遇。

省南沙工委主要領導就在會上強調,各成員單位要真正把南沙開發開放工作當作分內事,強化扁平化管理,打造具有超強組織力創新力執行力的硬核團隊,聚焦重點事項、重大問題、關鍵環節攻堅克難,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南沙的事南沙辦”

攻堅克難,難在哪裡?

再回到當下的時間節點,省南沙工委的亮相,正值《南沙方案》出臺1周年。南沙過去這一年,發展如何?

南沙的表態:《南沙方案》構建近期、中期、遠期接續攻堅、壓茬推進的工作機制,努力把南沙建設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和新引擎,第一年的年度目標任務已順利完成。

此外,在落實《南沙方案》的有力牽引下,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批發零售業等多項指標實現兩位數增長,高質量發展態勢不斷鞏固。

對標對照外界對南沙的期待,這些成績仍有不小差距。

剖析南沙自身:產業結構亟待優化,仍以燃油車為主的汽車產業占規上工業產值的一半,要面向世界,新能源汽車與新型儲能、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尚不足以支持南沙參與國際競合;

從《南沙方案》的落實看:南沙與港澳規則機制銜接也存在不足。對比前海和橫琴,南沙還缺乏與港澳特區政府部門直接溝通對接的機制和平臺。

當然,南沙也一直在探索新的路徑。借鑒香港行之有效的咨委會的做法,成立廣州南沙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廣州南沙粵澳發展促進會則由10名政商學界精英、行業代表作為名譽會長。

事實上,不僅南沙需要省南沙工委,《南沙方案》同樣期待。這也是省南沙工委要打造的硬核團隊,真正要攻堅克難之處。

一個地方的發展,首先要能夠獲得相應的資源要素保障。省南沙工委的有效運作,將會推動資源要素支撐保障。比如今年3月,廣州爭取省政府將縣級政府組織編制的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審批、省管權限農用地轉用及土地征收審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跨省域調劑建新方案審批等3項省級行政職權調整由南沙實施,支持南沙增強土地要素精準配置能力。

對南沙而言,這些遠遠不夠。6月,廣州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牟治平表示,在重大平臺佈局、重大項目支撐、重大改革試點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新的更高起點上謀劃推進南沙建設發展。“支持南沙探索體制機制創新,推動省市按程序賦予南沙更大經濟管理權限,爭取實現‘南沙的事南沙辦’。”

南沙同樣以三個不停步概括《南沙方案》下一步的著力點:推動規劃和政策落地不停步,推進項目和任務實施不停步,優化資源高效配置不停步。

全力做好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這篇大文章,實現省市區三級聯動高效聚力,扁平化推動落實《南沙方案》,是南沙不停步重要的抓手。

南沙,牽引廣州再“破局”

南沙從“開局”階段進入“破局”階段,或可為廣州“破局”。

長期以來的“最強省會”,近幾年接連面對“跌出一線城市”“經濟失速”的質疑。在珠江口,廣州的優勢並不明顯。

深中通道、深珠通道加速變現,珠江口東西兩岸正在醞釀一場史詩級的大會師。環珠江口100公裡“黃金內灣”協同發展、聚勢騰飛,從競合大灣區的角度:廣州需要南沙。

珠江口東岸與西岸發展不平衡,且中間缺乏有效的連接樞紐。借著《南沙方案》的東風,南沙有機會從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走向區域交通中心、功能中心、服務中心,支撐廣州串聯起珠江口東西兩岸的產業協作。

廣東因海而生,更要因海而興、因海而強。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強調,要全面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在打造海上新廣東上取得新突破。作為千年商都的廣州,由江入海、競逐“深藍”是建設海洋強市的戰略選擇。南沙,是廣州唯一的出海口。從服務全國全省大局的角度:南沙要為廣州破局。

《南沙方案》對南沙與香港、澳門在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產業發展、航運物流、海事服務、海洋綜合治理等深化合作方面提出明確要求,成為海洋戰略納入廣州城市戰略規劃的重要契機。

正如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沈體雁所言,廣州競逐“藍色經濟”,建設全球海洋城市,首先要跳出廣州看廣州,跳出獅子洋、伶仃洋來看海洋經濟,在更大的空間尺度謀劃廣州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發展戰略。

此前,廣州提出要縱深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增強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全力推進南沙開發開放,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打造更多戰略性創造性引領性改革品牌,建設海洋創新發展之都,牽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

省南沙工委的會議上,更是明確“六個著力”,提出瞭打造“創新、產業、青創”三個平臺,優化“營商、社會治理、生態宜居”三個環境,增強“開放門戶、交通物流樞紐、綜合服務”三個功能,搭建“國際交往、港澳與內地合作、人文交流”三座橋梁,強化“政策突破、政策集成、政策傳導”和加強協同聯動。

從“開局”到“破局”,這早已不僅僅是南沙的事。

(記者 柳時強 統籌 陳思勤 攝影 劉偉)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