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6月29日電  題:“創新顛覆”還是“生活助手”——來自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人工智能”觀察

  新華社記者白佳麗、尹思源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敵是友?”“與時俱進:擁抱人工智能革命,提高人工智能水平”……在天津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人工智能再度成為與會政商人士及專傢學者關註的“熱話題”。

  作為觀察世界、前沿對話的窗口,嘉賓如何在這一經濟盛會上探討人工智能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在他們的眼中,人工智能將帶來“創新顛覆”,還是成為“生活助手”?

  生活,已與它息息相關

  備受矚目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來自不同國傢、不同領域的嘉賓就人工智能相關議題展開對話。記者觀察到,嘉賓們的一個共同認知是——伴隨著ChatGPT引發的新一輪人工智能浪潮,人工智能正在湧入各行各業。

  世界經濟論壇“新鮮”公佈的《2023年十大新興技術報告》,揭示瞭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對世界產生最大影響的新興技術。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輔助醫療等在列。報告還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迅速發展,將在教育和研究等多個行業引發顛覆性變革。

  百度“文心一言”、科大訊飛“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360集團“360智腦”,以及全新的AI生圖工具等豐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第十四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現場。新華社記者李鑫 攝

  “在過去的半年內,已有近百傢企業進入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場。”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張亞勤在論壇上表示,人工智能將在智慧交通、智慧物聯、智慧醫療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在論壇對話中,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趙燕提到瞭一個人工智能應用新場景,也許會給未來的女性帶來更多益處。她認為,人工智能或許能夠在未來扮演“AI助理”的角色,輔助職業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時間完成工作。

  “人工智能正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應用,正在悄然改變人們的生活。”可之科技聯合創始人、上海交通大學寧波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金融實驗室主任王冠說,不久的將來,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人們的生活將發生巨大變化。

  醫療,已成為應用熱點

  論壇會場中,一款特殊的機器人引得嘉賓紛紛駐足。“這是由天津大學研發團隊開發的抑鬱癥智能診斷機器人。”工作人員向嘉賓們介紹著這項腦機接口研發領域的新成果,“隻需頭戴設備,就能采集到大腦皮層神經元信號,並通過‘解碼’實現對抑鬱癥的定量評估。”

  從輔助診斷,到藥物研發,再到醫療管理,源遠流長的醫學正與嶄新的人工智能碰撞出火花,拓展出廣闊的發展前景。嘉賓預測,人工智能可能成為醫療領域快速發展的關鍵推動者。

  在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看來,人工智能對疾病的診斷,會使得我們的診斷過程從依賴於每個醫生的能力,變成依賴計算和集體的智慧,這樣會減少醫療服務的差異性。

  論壇嘉賓共話人工智能未來。新華社記者白佳麗 攝

  “研究人員進行實驗時,很可能一次隻能做十個、一百個,但是有瞭AI後,可以同步進行大量實驗,並產生海量數據。”銀杏生物工作室首席商務官埃娜·克拉森伯格這樣解釋人工智能在推動藥物研發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諾和諾德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國區總裁周霞萍介紹,目前企業已開始嘗試通過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加快藥物研發的過程,同時利用人工智能幫助患者更好地管理慢性病。

  人工智能為醫療行業帶來的改變,還在走向更深領域。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總經理陸益民介紹,集團在整合醫療資源時發現,我國醫療資源區域性較為突出,創新技術部署成本較高,平臺打通能力不足,推廣落地面臨挑戰。他認為,有瞭AI的支持,有可能解決醫療資源不平衡等長期存在的問題,更有效地提升基層醫療服務的質量。

  未來,應設置安全“圍欄”

  人工智能的巨大潛力被迅速釋放的同時,如何規避潛在的安全風險?論壇上,嘉賓們圍繞這一話題展開瞭熱烈的討論。

  面對大傢關註的“AI技術的引入會導致哪些工作崗位的減少?”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認為,新的技術能夠幫助提高企業營收和競爭力,從而創造更多新的就業崗位與可能性,以此達到兼顧提高勞動效率和保障員工福祉的平衡。

  那麼到底哪些領域應嘗試使用這項技術?王冠說,一些對錯誤零容忍的領域暫時不宜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而對於一定程度上允許犯錯的、重復性強的工作,可以率先對接這項技術。

  展區內的腦機接口等研發領域新成果吸引嘉賓駐足。新華社記者白佳麗 攝

  不少嘉賓認為,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沒有辦法判斷提供內容的真假,可能虛構一段內容來迷惑用戶。”香港科技大學教授馮雁直言,每一個需要作出決定的領域,都得是人說瞭算,機器隻能提供輔助。

  “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夠改善生活,未來其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於如何提升其精確性。”英矽智能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亞歷克斯·紮沃龍科夫說。

  面對已知的和未知的風險,與會的金杜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張毅認為,首先應該合理利用法規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風險與沖擊,通過法律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治理框架和標準規范,形成安全“護欄”,並在其引導下營造更有活力的發展環境。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