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豐收季,在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的馬義奇鎮,中國雜交水稻技術專傢胡月舫(左二)在中國國傢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的試驗田裡和當地農民交流。
西塔卡·拉喬納裡松攝(新華社發)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願。中國全力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積極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非盟《2063年議程》以及非洲各國發展戰略,以助力非洲培育內生增長能力為重點,創新發展合作理念和方式,大力推動非洲減貧與發展進程。
助力非洲水稻提高產量
今年5月,馬達加斯加迎來豐收季。在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的馬義奇鎮安德拉努瓦基村,赫裡佐·蘭德裡亞南泰納正在自傢稻田裡收割水稻。“今年收成很不錯!”蘭德裡亞南泰納興奮地說,種瞭5年雜交水稻後,他們全傢不僅能吃飽飯,還有多餘的糧食出售。“通過種植中國雜交水稻,我們住上瞭新房子。今年,傢裡還買瞭4頭小牛、3頭小豬。”
中國國傢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於2019年5月在馬義奇鎮正式揭牌。中心的主要目標是選育適合非洲當地種植的“高產、優質、多抗”雜交水稻品種,提升非洲本土水稻產量。當地水稻種植農戶可以隨時前往中心參觀咨詢,中心也會在催芽、播種、整田移栽、收割等水稻種植關鍵時間段組織培訓。蘭德裡亞南泰納是中心的常客,在中國專傢的指導下,他學到瞭很多實用技術。據介紹,中心通過課堂講授、田間實踐等形式已經培訓當地農戶300多人次。
原馬達加斯加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秘書長拉哈裡諾梅納表示,中國是全球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先驅者,感謝中國為馬方雜交水稻育種以及非洲農業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地處非洲大陸中部的佈隆迪降水充沛,適合水稻種植,但當地水稻品種單位產量不高,一些地方的稻田經常因發生稻瘟病而減產。中國專傢組深入佈隆迪田間地頭,足跡遍佈15個水稻種植省份,成功引進8種適合的稻種,解決瞭當地山區減產甚至絕收的歷史性難題。“通過雙方加強合作,我們有望降低水稻生產成本,使農民獲得更大利潤。中國運用農業技術助力精準扶貧,對發展中國傢是有益的啟示。”肯尼亞國際問題專傢卡文斯·阿德希爾說。
“許多非洲國傢受益於中國的雜交水稻技術。”莫桑比克駐華大使瑪麗亞·古斯塔瓦說,中國通過與非洲國傢共享農作物種植技術,持續助力非洲國傢提高農業生產力,幫助當地民眾擺脫貧困。這種援助模式註重實效,增強瞭農民自身的生產能力。
非洲優質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農業是大部分非洲國傢的支柱產業,糧食安全關系到非洲的脫貧進程和穩定發展。中國支持非洲發展現代農業,形成育種、種植、加工、倉儲和物流完整體系,打造畜牧養殖和經濟作物特色產業,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提高農產品、食品安全水平和附加值。
在南非東部姆普馬蘭加省,一場革新性的農業生產合作正全面展開。私營農場主普拉裡和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的海外平臺中糧國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糧國際”)簽約,將所生產的玉米全部儲藏在中糧國際提供的筒倉袋中,再運輸到機械化裝卸的筒倉裡,這些筒倉具有保溫、幹燥、殺蟲等功能,可極大減少農作物在存儲過程中的損失。
“與中糧國際合作,能夠獲得及時寶貴的市場信息。”普拉裡解釋道,“糧食市場的價格波動很大,中糧國際提供的信息將有效減少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在生產階段,根據全球市場價格動態信息和氣候變化預警信息,中糧國際會和當地農民共同制定季度生產計劃;在銷售階段,他們還會密切跟蹤全球價格變動情況,幫助農民擇時出售糧食,以保障農民的收益。
“近年來,中非農業合作呈現出新趨勢,即中方積極鼓勵企業從非洲進口非資源性產品,越來越多的綠色優質非洲農產品由此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西亞與非洲研究所副所長袁曉慧表示,近5年來,中國進口非洲農產品的平均增速達到11.4%,中國已成為非洲農產品出口的第二大目的地國。
2020年5月,盧旺達駐華大使基莫尼奧首次通過直播為傢鄉特產代言,3000斤盧旺達咖啡在直播間瞬間售罄。此後,基莫尼奧多次做客各電商平臺直播間和電視節目,為盧旺達咖啡、辣椒等農特產品“帶貨”。埃塞俄比亞的咖啡、盧旺達的辣椒醬、肯尼亞的紅茶、加納的巧克力、坦桑尼亞的腰果……大量非洲產品通過跨境電商平臺,走進中國千傢萬戶。
“中國進口非洲的非資源類產品,能從根本上幫助非洲農民解決貧困問題。”連鎖品牌小咖主咖啡有限公司創始人景建華從創業初期便致力於引入非洲優質咖啡,在創建中國咖啡品牌的同時幫助更多非洲咖農增收。
“百企千村”活動惠及民生
在肯尼亞卡提斯村,村民佩妮娜上午9時準時來到馬路邊一座藍灰相間的小屋前,打開大門,開啟抽水泵電源,嘩嘩流水聲從屋頂儲水箱傳來。不一會兒,村民們便陸續拉著身馱黃色水罐的小毛驢前來取水。
“這是斯瓦克大壩項目為我們村打的水井,足足有250米深。這裡的水非常珍貴,是村裡的共同財產。”佩妮娜目前受村裡委派管理井房。井房從上午9時至下午5時開放,村民可自由取水。
斯瓦克大壩項目由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建設,是肯尼亞實現2030年遠景規劃及“四大發展目標”的旗艦項目,也是肯尼亞當前單體在建的集大壩、供水、灌溉、發電於一體的最大綜合水利樞紐項目。這座井房是大壩項目部為附近村落免費新建的6座井房之一。2022年10月投入使用後,卡提斯村200多戶村民的用水難題得以解決。
減貧惠農工程是中國同非洲國傢共同實施的“九項工程”之一。按照規劃,中國將為非洲援助實施10個減貧和農業項目,派遣500名農業專傢,在華設立一批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范和培訓聯合中心,鼓勵中國機構和企業在非洲建設中非農業發展與減貧示范村,支持在非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聯盟發起“百企千村”活動。
“在減貧惠農工程框架下,中非雙方開展瞭廣泛合作。”袁曉慧表示,“九項工程”宣佈不久,2021年12月,首批4傢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范和培訓聯合中心在華掛牌;中國在尼日利亞援建的農業技術示范中心也克服新冠疫情影響順利完工,於2022年12月正式移交;中國對非農業援助不斷向農產品加工等全產業鏈擴展。
中國積極向有需要的非洲國傢提供糧食援助,已在非洲啟動建設13個中非農業發展與減貧示范村,中國在非企業社會責任聯盟推動非洲44個國傢實施數百個社會責任項目。中國企業還在非洲廣泛開展農業技術投資和培訓,提高非洲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為非洲農業產業發展和減貧事業進步作出積極貢獻。
非盟委員會副主席莫妮克·恩桑紮巴甘瓦贊賞中國在減貧方面的努力。“在減貧與發展領域,中國取得的成就激勵著非洲國傢,中國的減貧經驗值得借鑒。”她表示,通過與中國深化務實合作,非洲國傢在農業、中小企業、數字化等領域取得瞭顯著成果,發展勢頭良好。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