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隨著最後一榀鋼結構桿件拼裝完成,新建廣州白雲站正式封頂,標志著站房鋼結構整體完工,全面進入室內外裝飾裝修階段。

廣州白雲站是廣州鐵路樞紐“五主四輔”中的主要客站之一,位於廣州市白雲區南部,總建築面積約45.3萬平方米,站房建築面積14.45萬平方米,站場規模11臺24線,將引入京廣鐵路、京廣高鐵、廣湛高鐵等線路,同步配套6條地鐵線路等多種交通接駁設施及公共空間,承接廣州站、廣州東站全部普速列車,成為亞洲最大之一的綜合交通樞紐。

鋼結構總面積相當於13個足球場

廣州白雲站采取“雲山珠水、盛世花開”的設計理念,站房鋼結構的總用鋼量約為11.8萬噸,由屋蓋、“花瓣”和鋼柱鋼梁三部分組成,其中屋蓋鋼結構重8100噸,總面積為95224平方米,面積相當於13個標準足球場大小;“花瓣”鋼結構是最大懸挑28米、總重量8250噸的花瓣狀格構式變徑斜柱,構成瞭廣州白雲站的木棉花造型。

“白雲站站房鋼結構總重達十萬餘噸,大小零構件十萬餘根,為瞭實現對每根構件進行全過程追溯可控,通過自主研發的鋼結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針對鋼結構施工特點,引入‘BIM+物聯網+移動+雲網端’的理念和技術,將鋼結構的管理劃分成設計、深化、生產、運輸、安裝、交驗6個階段,6個階段的全過程資料都與鋼構件的三維模型一一綁定,實現瞭廣州白雲站十萬餘根鋼構件的全生命周期的過程追溯和三維可視化的精細管理。”中鐵建工集團廣州白雲站項目總工程師劉俊說。

首次大規模運用機器人施工

廣州白雲站的“花瓣”異形鋼結構體量大、節點多、懸挑遠,面臨特殊環境作業范圍廣、各專業交叉作業多、臨近既有線施工防護要求高、高空作業風險大等難點。為確保鋼結構焊接質量受控,中鐵建工集團項目團隊首次試用瞭“無軌道全位置爬行焊接機器人”。該機器人應用視覺傳感技術,焊縫跟蹤智能系統和焊炬擺動系統,無須預設軌道、導向,設備磁吸在構件上行走即可完成焊接作業,可實現90度立向上、立向下和橫向爬行焊接,保障瞭項目按時高質量完成。

據中鐵建工集團廣州白雲站項目經理鐘萬才介紹,廣州白雲站是全國首個大規模運用機器人進行施工的鐵路工程項目,施工全過程已累計試用瞭包括無軌道全位置爬行焊接機器人、地面整平機器人、地面抹平機器人、地庫抹光機器人等在內的18種智能機器人。“高個子”混凝土智能隨動佈料機進行佈料施工,讓以前至少需要3名工人才能完成的操作,變成現在僅需1名工人,就可完成全部的混凝土佈料作業;地面整平機器人能自動設定整平規劃路徑,不慌不忙地實現混凝土地面的全自動整平施工,而且精度符合國傢質量驗收規范標準;輕松“擺平”混凝土的地面抹平機器人可以實現高精度混凝土抹光施工作業,其工效相對傳統工效提升40%以上。

全國首個鐵路正上方上蓋開發的站房

“廣州白雲站建成後,將成為站城融合、交通綜合、功能復合、生態結合、智能統合,具有嶺南特色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據廣鐵集團站房建設指揮部工程三部部長聶楠介紹。

廣州白雲站開通後,將引入京廣鐵路、京廣高鐵、廣湛高鐵等線路,下設近期兩條和遠期四條共六條地鐵線,配套有遊客中心、長途客運中心、旅遊大巴站場和城市公交站場。旅客從配套的城市公共交通下車後,通過銜接平臺,不到2分鐘即可進站候車,步行距離不到100米,真正實現瞭平層對接、無縫換乘。

“廣州白雲站是站城融合的代表站房,是國內首個在鐵路正上方探索土地集約高效利用的站房,就是我們所說的‘造地’技術。我們此次‘造地’面積約為6.8萬平方米,是由276根直徑1.65米的實心混凝鋼柱支撐起的重達28萬噸的上蓋蓋板。” 劉俊說。

廣州白雲站將於2023年底竣工,承接廣州站和廣州東站全部普速客運業務,進一步推進“高鐵進市區”的進程,破解廣州鐵路樞紐運能瓶頸,為構建和完善“軌道上的大灣區”、促進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起到更大的“助推器”作用。

(采寫 劉倩 拍攝 石磊 剪輯 萬穩龍 設計 潘潔 通訊員 何建明 董劍鋒)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