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華民族同自然災害鬥瞭幾千年,積累瞭寶貴經驗,我們還要繼續鬥下去。”

  “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華民族同自然災害鬥瞭幾千年,積累瞭寶貴經驗,我們還要繼續鬥下去。”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一次考察中談到古老民族在自然災害面前的不屈服、不畏懼。肩扛、手挖,在防沙治沙這個世界級難題前,三北人誓用白發換綠洲。無數雙長滿老繭的手、無數張曬得黝黑的臉,“一茬接著一茬,前赴後繼地幹”,久久為功,終將滴水穿石,終會黃沙染綠。

  一路走來,調研、思索、啟迪,習近平總書記時常感慨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在新華林場,負責人指著沙地裡成堆的小顆粒介紹說:“這叫‘苦豆子’,老農民一看,就知道沙地正在土壤化,今後可以在這裡種莊稼瞭。”總書記指出:“這是人民群眾在艱苦環境下,不畏難的探索精神。”

  在水量信息化監測中心,總書記一邊看沙盤,一邊詳細瞭解全國3個特大型灌區之一的河套灌區兩千多年的灌溉史。沙盤前,習近平總書記仔細端詳7級灌排體系。當地負責同志介紹說,現在,多泥沙狀態下自流測水的難題,他們已經研發解決瞭,“下一步還要進行現代化改造”。“這套系統花的功夫很大,也是值得的。它將來會作為百年、千年基業留下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有感而發,“看到灌渠建設,我很感慨,一個是我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再一個是幾千年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的創造,非常可貴。”

  治水不易,治沙亦難。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深刻指出:“要因地制宜、科學推廣應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四十多年來我們創新探索瞭寧夏中衛沙坡頭模式、內蒙古磴口模式,還有庫佈其模式、新疆的柯柯牙模式等一大批行之有效的治沙模式。”

  總書記走到哪,都惦念著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田埂上,細問土地的流轉承包是否惠農,鹽堿地的改造模式能否覆製。糧食安全,事關國傢戰略安全,也關系千傢萬戶的“米袋子”。沙地裡,思索著光伏產業的發展是否可以實現多元經濟的共贏。荒漠化治理的產業化之路,是篇大文章。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談到瞭共同富裕:“共同富裕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要求,但不是捆綁在一起像螃蟹一樣誰也動不瞭,要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後半句話不能忘瞭,‘先富帶後富’。這符合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走正道就是這麼走。”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