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今天(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主題是“文物保護利用與文化自信自強”。在國傢文物局倡導下,各地文物部門、文博單位將組織開展7200餘項線上線下活動。今年適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通過20周年,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將以“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 促進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全國非遺曲藝周、“雲遊非遺·影像展”、非遺購物節等9800多項活動將在各地舉辦,推動非遺融入現代生活。

       我國已有世界遺產56項

       什麼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這個日子源自“文化遺產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文化遺產日”從2006年起設立,2017年起調整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世界遺產包括世界自然遺產、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世界文化遺產三類。我國已有世界遺產56項,是擁有世界遺產類別最齊全的國傢之一。其中,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文化遺產38項,它們正不斷向世界展示“中國精彩”。

增強保護力度 展現非遺保護新氣象

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共分為傳統技藝、傳統美術、節慶等六大類。目前,我國共有43個項目入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名冊),位居世界第一。

非遺不僅是表現形式,也包括是內容本身,還包括技藝的傳承人。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提供的數據,國傢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557項,認定國傢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068名。保護文化遺產,講好中國故事,我國文化遺產正煥發勃勃生機。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