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6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傢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內蒙古巴彥淖爾考察,並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這是6日上午,習近平在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考察。/新華社
【大公報訊】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傢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考察,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深入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事關我國生態安全、事關強國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要勇擔使命、不畏艱辛、久久為功,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把祖國北疆這道萬裡綠色屏障構築得更加牢固,在建設美麗中國上取得更大成就。習近平強調,把“三北”工程建設成為功能完備、牢不可破的北疆綠色長城、生態安全屏障。
5日至6日,習近平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王莉霞陪同下,深入巴彥淖爾市的自然保護區、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林場、水利部門等調研。
6日上午,習近平來到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瞭解“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情況。自1978年起,該林場大力治理耕地鹽堿化造成的土地沙化問題,累計造林3.9萬畝。在林場,習近平聽取內蒙古“三北”工程建設和林場治沙造林情況介紹,並實地察看正在治理的沙地。習近平強調,人類要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三北地區生態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個長期的歷史任務,我們必須持續抓好這項工作,對得起我們的祖先和後代。
河套灌區工程 千年基業
習近平隨後來到河套灌區水量信息化監測中心考察。河套灌區是我國3個特大型灌區之一,現已形成完整的7級灌排體系。習近平結合沙盤、屏幕,聽取當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河套灌區精細化管理水平,促進水資源綠色高效利用等情況介紹。習近平強調,河套灌區灌溉工程是千年基業,花瞭很大功夫,也很值得。要繼續完善提升,提高科學分水調度水平。同時要量入為出,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盡可能調動社會力量參與。
6日,習近平在巴彥淖爾市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甘肅省委書記胡昌升、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梁言順先後發言。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相關省區負責同志提交瞭書面發言。
聽取大傢發言後,習近平發表瞭重要講話。他強調,黨中央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把防沙治沙作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務,相繼實施瞭“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退耕還林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等一批重點生態工程。經過40多年不懈努力,我國防沙治沙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重點治理區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保護生態與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環,荒漠化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面貌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實現“雙縮減”,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抑制,防沙治沙法律法規體系日益健全,綠色惠民成效顯著,鑄就瞭“三北精神”,樹立瞭生態治理的國際典范。實踐證明,黨中央關於防沙治沙特別是“三北”等工程建設的決策是非常正確、極富遠見的,我國走出瞭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中國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習近平指出,荒漠化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態問題。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傢之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佈在三北地區,而且荒漠化地區與經濟欠發達區、少數民族聚居區等高度耦合。荒漠化、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導致的生態災害,制約著三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構成挑戰。當前,我國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現出“整體好轉、改善加速”的良好態勢,但沙化土地面積大、分佈廣、程度重、治理難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變。這兩年,受氣候變化異常影響,我國北方沙塵天氣次數有所增加。現實表明,我國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勢依然嚴峻。我們要充分認識防沙治沙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反復性和不確定性,進一步提高站位,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
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強調,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設期,是鞏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關鍵期,是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以防沙治沙為主攻方向,以築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為根本目標,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分類施策,加強統籌協調,突出重點治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把“三北”工程建設成為功能完備、牢不可破的北疆綠色長城、生態安全屏障。
習近平最後強調,實施“三北”工程是國傢重大戰略,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保持戰略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鍥而不舍推進“三北”等重點工程建設,築牢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