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內地媒體引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報道,“七一勛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自動控制、陀螺及慣性導航技術專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顧問陸元九,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6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陸元九於1920年1月出生在安徽省來安縣。20世紀30年代,陸元九到重慶接受大學教育,是中國本土第一批系統學習航空技術的大學生。20世紀40年代中期,陸元九考取瞭赴美公費留學生的名額,成為第一批赴美公費留學生,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學習深造。
在美國選擇專業時,陸元九知難而進,選擇瞭儀器學,師從著名自動控制專傢查爾斯·德雷珀教授,研究當時很少有人聽過的“慣性導航”。通過4年苦讀,陸元九獲得瞭世界上第一個慣性導航博士學位。
陸元九於1956年回到故土。隨後參與籌建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陸元九在中科院、中國科技大學同時負責多項工作,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主持組建瞭中科院液浮慣性技術研究室。
同時,他還堅持撰寫專著。1964年,他的著作《陀螺及慣性導航原理(上冊)》出版,這是中國慣性技術方面最早的專著之一,對中國慣性技術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在中國啟動人造衛星研制之初,陸元九提出,要進行人造衛星自動控制的研究,而且要用控制手段回收。這是世界上首次提出“回收衛星”的概念。
1996年,長征叁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失利,當時,已經76歲的陸元九第一時間趕到西昌調查原因。這之後,陸元九提出,“對上天產品,99分不及格,相當於零分。100分才及格,及格瞭還要評好壞。”如今這句話已成為中國航天界流傳甚廣的“名言”。
2021年,陸元九以101歲的高齡,成為“七一勛章”最年長的獲得者。他曾寄語新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們,“把創新當作一場沒有終點的長跑。”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