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前不久印發的《關於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提出,外貿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對穩增長穩就業、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並就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提出18條具體措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持續推進對外開放,目前成為14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貨物貿易總額居全球第一位,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全球前列,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對提升國民經濟發展質量和穩定全球經濟增長發揮瞭積極作用。
新冠疫情發生後,我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著力推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增加防疫物資出口,為全球疫情防控和經濟增長作出瞭積極貢獻,對外貿易也顯示出較強韌性。2022年年中開始,受外需不振等因素影響,在全球外貿不景氣的情況下,我國對外貿易一度面臨較大下行壓力。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供給能力增強,我國對外貿易也開始逐漸好轉。以美元計價的進出口金額單月同比增速,在經歷2022年10月份開始連續4個月的負增長後,從2023年2月份開始實現正增長。
長遠來看,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潛力較大。我國開展對外貿易活動不僅具有較強的實力,而且具有較強的彈性,可以根據國際貿易形勢、貿易夥伴需求變化及時調整,快速滿足貿易夥伴大額需求。當前,我國經濟增長好於預期,市場需求逐步恢復,但國內經濟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在著力擴大內需的同時,也需要挖掘外需潛力,著力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
一方面,穩外貿規模。首先是穩外貿政策,按照國際規則充分考慮我國實際,不斷完善支持外貿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穩定各相關主體預期;其次是穩外貿市場,在深入開拓發展中國傢市場、“一帶一路”沿線國傢市場、東盟等市場的同時,想方設法穩住對發達經濟體出口。通過廣交會等傳統渠道,以及各地探索促進貿易活動增加外貿訂單;再次是穩外貿主體,圍繞小微企業、外向型企業等經營主體,在招工、融資等方面提供支持,借助出口信用保險、金融機構匯率風險管理優勢,降低外貿企業風險。
另一方面,優化外貿結構。應優化產品結構,在服務貿易方面繼續提高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服務貿易發展,推動高附加值服務貿易較快增長。貨物貿易方面,在增加對原材料、初級產品進口的同時,增加工業制成品出口規模和占比。還應優化區域結構,圍繞區域協調發展要求,在充分發揮東部沿海地區貿易主力軍作用、提升貿易質量的同時,探索提升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貿易占比。此外,要優化貿易方式,在做強一般貿易的同時,支持加工貿易升級發展,不斷提升貿易數字化水平。
作為經濟大國,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既需要依托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也需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對於當前出現的對外貿易形勢,不僅要看短期波動,還要看長期趨勢;要看總量增長,還要看結構調整;要從時間軸縱向看,還要從國際橫向比較看;要看出口變化,還要看進口變化。通過多方位、多角度的觀察,客觀評價、充分重視對外貿易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不斷實現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 (作者:婁飛鵬 來源:經濟日報)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