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裡太行萬仞壁立、千峰如削,一渠清水穿山而來。上世紀60年代,為解決困擾千年的幹旱問題,河南安陽林縣數萬人民,用近10年時間,在太行山腰生生鑿出一條全長1500公裡的“人工天河”,定名“紅旗渠”。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後不久,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紅旗渠紀念館,感慨“沒有老一輩人拼命地幹,沒有他們付出的鮮血乃至生命,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永遠銘記他們”。

  一渠清水潤澤一方,造福萬千百姓,在時光的沉淀裡收獲口碑。紅旗渠的修建,生動詮釋瞭“以尺寸之功,積千秋之利”的價值追求,展現瞭潛績和顯績的內在統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強調要“把握好潛績和顯績的關系”,指出“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後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不計較個人功名,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歷史沉淀之後真正的評價”。顯功看得見、摸得著,折射雷厲作風;潛功不顯山、不露水,但關涉長遠。顯功與潛功辯證統一,標註著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幹事創業的崇高境界。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就要深刻認識到潛績和顯績之間對立統一、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奮力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

  不少顯績之“顯”,正是因為聚焦解決群眾之“急”、發展之“難”。比如,污染防治攻堅戰迫在眉睫,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反腐敗鬥爭重拳出擊,要有刀刃向內的勇氣;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要有動真碰硬的意志;民生工程落到實處,要有說幹就幹的覺悟……實踐中,一些領域的工作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百姓呼聲高、反映強烈,必須馬上就辦、辦一件就要成一件、一件事接著一件事辦,把顯功、顯政、顯績做到群眾心坎上。對於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廣大黨員、幹部就要奔著問題去、迎著難題上,不回避、不躲閃,以頑強鬥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潛”是“顯”的基礎,“顯”是“潛”的結果。對於那些事關長遠、事關基礎的任務,“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就要紮紮實實、穩步有序推進。這些工作不顯山露水,政績也並非一目瞭然,但有助於各項事業全面發展、長足進步,更是真正對黨、對人民、對歷史負責的體現。新時代這十年,從長江大保護共促“一江春水向東流”,到北鬥組網、嫦娥探月、天問探火等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再到打贏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突破性進展,無不是長期潛功、潛績累積而成。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建設農業強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些都是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難以立竿見影。越是長久基業、長遠大計,越要循序漸進、穩紮穩打,克服急功近利、急於出成績的心態,甘於“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多做打牢基礎的事,多謀澤被後人的事,方能積潛功為顯功、化潛績為顯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二十大確定的目標任務有近期的,有中期的,也有長期的,要分清輕重緩急,既要全面推進,又要突出重點;既要狠抓當前,又要著眼長遠,多辦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把握好潛績和顯績的關系,一件一件抓落實,讓群眾看到變化;一張藍圖繪到底,積小勝為大勝,這樣的政績才能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