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
作者:朱文鑫(海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海南省委黨校副教授)
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是瞭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親自倡導並帶頭下訪接訪群眾,以浦江縣為第一站,開創瞭“省級領導下訪接訪”的先河,形成瞭“浦江經驗”。經過20年的創新發展,“浦江經驗”歷久彌新,展現出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已成為密切幹群關系、廣泛聽取民眾呼聲、及時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制度。深刻把握“浦江經驗”精髓要義,是新時代推進信訪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堅持人民至上。習近平同志親自倡導並帶頭下訪,零距離接觸群眾,面對面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呼聲,誠心誠意幫助群眾排憂解難,現場解決瞭一批信訪突出問題和民生難題,彰顯瞭深厚的人民情懷。“浦江經驗”啟示我們,要牢記為民解難、為黨分憂的政治擔當,把人民立場作為下訪的根本立場,把人民至上作為下訪的價值追求,堅持“領導多下去、群眾少上來”的群眾路線,沉下基層,貼近群眾,深入瞭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千方百計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
堅持問題導向。習近平同志當年在確定擬接訪縣時明確指出,浦江信訪問題多、矛盾集中,群眾意見比較大,就到那裡去。這也啟示我們,領導幹部要有擔當、敢作為,下訪就要迎難而上,到矛盾突出的地方去,敢鉆“矛盾窩”,敢辦“棘手事”,而且要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如此才能真正解民憂。下訪本就是“一竿子插到底”,因此在具體工作中,要堅持源頭化解,做到早發現、早防范,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隱患消除在萌芽。同時要建立健全訪前調查準備、訪中會商研究和訪後限期辦理的工作機制,增強矛盾化解實效。
堅持方法創新。“浦江經驗”是一種工作創新,也需要通過持續創新、深化和發展持續保持生機活力。一方面,當積極推動制度創新,制度創新既表現為下訪方式方法的完善,也表現為下訪法治化規范化水平的提高。應進一步創新完善巡回接訪制度、清單管理制度、督查督辦制度、流程標準制度、領導包案制度、主官辦信制度、初次信訪快速辦理制度等。另一方面,應持續強化數字賦能,深化信訪領域數字化改革,提高下訪的效率和效果。可通過積極打造數字化應用場景,借助數字空間,使得下訪更加公開透明、便捷高效;也可探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推動信訪數據作為決策資源。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廣泛開展領導幹部下訪,將為矛盾化解提供更多的資源和力量,更好回應並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及需求。這種自上而下、主動出擊,重在為群眾破解難題的“浦江經驗”,與自下而上,以預防為主,重在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形成瞭基層社會治理的合力。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刻把握“浦江經驗”的精髓要義,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持續提高工作能力,敢擔當、善作為,帶頭實幹、攻堅克難,傳承好、弘揚好、踐行好“浦江經驗”,凝聚起人民群眾中蘊藏的磅礴偉力,在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06日 02版)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