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老年人群體成瞭詐騙分子的圍獵目標,騙局不斷翻新升級,讓老年人防不勝防。那麼為什麼老年人更容易上當受騙,上當受騙的原因有哪些?老年人又該如何守住自己的錢袋子呢?近期《心理訪談》邀請濟南市“反詐奶奶團”的成員,現身說法講述自己的受騙經歷,分享她們與騙子鬥智鬥勇的故事,讓更多老人不再上當受騙。

(央視頻播出時間:5月26日20:05   CCTV12播出時間:5月27日20:05)

聽瞭一場宣講會,兩年被騙上百萬

在山東濟南,常常會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群年過六旬的阿姨們,敲打腰鼓,舞動綢緞,熱情地表演著。這可不是普通的文藝演出,而是“反詐奶奶團”的志願者們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進行反詐宣傳。但在這花樣的宣講模式背後,是一段心酸的往事。

(圖片依次為:趙銀光,曾被騙100多萬;田友娟;曾被騙20多萬;李學珍,被“反詐奶奶團”及時阻攔,免受損失四十多萬)

(圖片依次為:趙銀光,曾被騙100多萬元;田友娟,曾被騙20多萬元;李學珍,被“反詐奶奶團”及時阻止,免受損失四十多萬元)

2015年年底,趙銀光等人陷入瞭理財圈套,無意間接觸瞭一場非法集資公司召開的講座,去聽課先是領五六斤地瓜,再是領一份掛面、十個雞蛋……在業務員的“溫情攻勢”以及高息回報的利誘下,趙銀光瞞著傢人,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往騙子公司的賬戶累計匯款100多萬元,最後血本無歸。和趙銀光有著同樣遭遇的還有田友娟,兩人投的是同一個項目,田友娟被騙瞭20多萬元,最絕望的時候,她曾經想從黃河大橋上跳下去。

隨著老年人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加上老年人收入穩定,支出項目相對較少,可支配收入相對較多,跟風投資的情況普遍存在。像趙銀光和田友娟這樣的老年人不在少數。

老年人常見騙局有哪些?騙子抓住瞭老年人的哪些心理特點?

通過趙奶奶等人的遭遇,以及這些年來她們搗毀的詐騙公司,我們發現圍繞老年人的騙局主要有以下幾類:

1.保健品詐騙,抓住瞭老年人註重養生的心理特點。

2.繳納養老金騙局,讓未參保老人誤以為一次性補繳社會養老保險費即可享受養老金。

3.低價旅遊詐騙,低價組織旅遊活動,誘騙老年人旅遊,然後捆綁銷售,增加旅遊費用。

4.“溫情”騙局,詐騙分子以空巢老人為目標,在老年人面前裝兒子、裝孫子,“關心”“照顧”老年人,通過“陪伴”贏取信任,實施犯罪行為,詐騙財物。

詐騙手段不斷翻新,老人們也是防不勝防。通過以上騙局可以看出,騙子們主要抓住瞭老人的這幾個心理特點:第一,老年人容易貪小便宜;第二,老年人獲取信息渠道少,不懂金融知識;第三,難以抵擋高利息的誘惑;第四,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需要陪伴。

受騙後,如何走出心理陰影?

“反詐奶奶團”的這些奶奶,曾經的受害者如今變成瞭反詐宣傳志願者,這背後的心理動因是什麼呢?詐騙案件的受害者,如何走出心理陰影?心理專傢從多角度進行瞭分析。首先是“受害者心理”。當我們成為某個事件的受害者時,首先會感到憤怒、悲傷、無助,覺得自己遭受瞭不公,這種感覺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同時對於一般詐騙案件的受害人來說,受騙後更不願意向人訴說,而且會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反詐奶奶團”中的受騙老人,之所以能成功走出內心痛苦,是因為她們將這種痛苦進行瞭升華,她們把對騙子的“仇恨”升華為與其“戰鬥”,為瞭讓更多人不再受騙,六年裡,她們走遍瞭濟南市的大街小巷,直接或間接勸阻瞭200餘人,挽回經濟損失近800萬元,在這個過程中她們也找到瞭自己的價值。

她們為防范養老詐騙提供瞭一個“民間樣板”

對於治理養老詐騙,除瞭事後從嚴處理,事前預防也極為重要。在趙銀光看來,她們能做的就是提醒提醒再提醒,宣傳宣傳再宣傳。心理專傢一再強調,她們這種反詐宣傳模式,可復制,可推廣。

“老有所為、無私奉獻、志願服務、防范詐騙”,透過“反詐奶奶團”的走紅,反觀老年群體在社會基層治理中所散發出的餘熱,他們是老百姓最信任的人,也是推進基層治理的可靠力量。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