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崴議題之所以如此火熱,是因為吉林作為一個距海非常近的省份卻一直存在沒有港口的遺憾。”吉林省民族、民俗專傢施立學解釋,“海參崴”是漢語對此地的稱呼,海參是指該地盛產海參,崴則是指該地為山河流轉之地;滿語則將該地稱為“奇集”。因很久以前的歷史原因,這裡如今在國際上被稱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即使吉林省距日本海最近處僅15公裡,卻隻能望洋興嘆。
施立學告訴記者:“除此之外,原本我國東北地區的船隻也是可以從位於中朝邊界北段的圖們江入海,但由於俄朝大橋的修建,再加上圖們江本身就是一條比較狹窄的出海通道,因此從圖們江入海逐漸變得不現實,出海口便成為東北的執念桎梏,不難理解,這一次的政策轉變,對於吉林省人是一針‘興奮劑’。”
采訪中,施立學向記者表示,這一次東北人的熱烈反應,不僅是因為經濟有機會重塑,也是一種深刻的情感紐帶。“不管以往發生過什麼,海參崴能以當今的方式為我們所使用,我們就要有效地將其利用起來,東北地區一直是我國重要的能源、糧食、原材料的生產和儲備基地,我們不妨基於此好好發展貿易,做好東北全面的振興的準備。”\大公報記者盧冶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