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5月19日電 題:幸福像花兒一樣——新疆“花經濟”帶動群眾致富
新華社記者 郝玉
進入5月,“塞外江南”新疆伊犁河谷氣溫回暖,車沿伊犁河谷西行,一路繁花相送,滿目枝繁葉茂。近年來,著眼於以花為媒、以花興農,新疆立足花卉資源優勢發展“花經濟”,佈局多元產業,打造文旅融合新亮點,帶動群眾致富。
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天山花海國傢農業產業園,遊客在觀光遊覽(5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丁磊 攝
“薰衣草渾身是寶,可以用作日化產品,還能做成玩具。”霍城縣蘆草溝鎮四宮村三組村民馬忠良說。在他自營的商店貨架上,整齊碼放著精油、幹花、靠枕等各類薰衣草深加工產品。
因與法國普羅旺斯處同一緯度,且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相似,2005年四宮村開始試種薰衣草。經過多年種植培育,當地薰衣草種植面積達1.2萬餘畝,占總耕地面積96%。
“想致富,光靠種植還不夠,要想辦法提高薰衣草附加值。”蘆草溝鎮黨委書記李增傑說。2010年,四宮村發展薰衣草產業,成立伊農香合作社,引進精油加工企業,逐步形成從種植、開發、銷售到後期薰衣草秸稈再回收利用、變廢為寶的特色產業鏈,300多名農民從“花農”轉型為“花商”。
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蘆草溝鎮四宮村,村民馬忠良經營的薰衣草手工特產店內擺放著精油、幹花、靠枕等各類薰衣草產品(5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丁磊 攝
“店裡薰衣草精油最受歡迎,廣州、上海等地遊客評價最高。”馬忠良說。隨著薰衣草附加值不斷提高,2022年,四宮村718戶村民人均收入2.2萬元,比全鎮人均收入高出約2000元。
不斷延伸的鮮花產業鏈,正在拓展更多群眾的致富路徑。盡管有著20年的玉米、桃樹種植經驗,但如今霍城縣大西溝鄉桃花村農民楊玉蘭卻放下瞭“看傢本領”,圍著民宿客房忙得腳不沾地,“地都流轉出去瞭,現在心思都在民宿上。”
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大西溝鄉桃花村,村民楊玉蘭在民宿內整理客房(5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丁磊 攝
每到四月杏花、桃花盛開時,位於霍城縣的中華福壽山景區人流如織。因靠近景區,一直以來桃花村並不缺人氣。不過,由於過去旅遊產品單一、缺乏配套,連片花海難令遊客駐足。
為瞭將“流量”變“留量”,2020年,桃花村探索旅遊增收新業態,引入企業實施基礎設施改造、星空帳篷等項目,鼓勵當地村民積極參與民宿改造,滿足遊客吃、住、行、娛體驗需求。
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大西溝鄉桃花村,遊客穿著漢服在一傢民宿內拍攝短視頻(5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丁磊 攝
“當瞭一輩子農民,沒想過從土地之外還能賺上錢。”楊玉蘭坦言,起初她並不熱心於張羅民宿生意,但2021年開始,村裡遊客漸增,趕上夏季旅遊旺季,大量遊客前往民宿消費,為她帶來每年約5萬元旅遊收入。眼下,桃花村已打造22傢主題民宿庭院,帶動本地就業40多人,全村人均年增收2000元。
“花經濟”持續升溫下,越來越多農民走出傢門,成為產業工人。入夏,走進伊寧縣天山花海景區,連片芍藥、亞麻花爭相盛開,工人正在田間加緊除草、養護。
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天山花海現代農業示范園,工人在為花田除草(5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丁磊 攝
2017年,伊寧縣引進伊犁天山花海現代農業示范園項目,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模式,將其打造成當地知名景區。伊犁天山花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少春介紹,目前基地培育瞭10多種花卉,還有2萬畝特色林果,通過種植、分選、精深加工、保鮮物流等項目運營,豐富農民就業形態,“農忙季節日用工量達2800餘人,提供固定就業崗位2000餘個。”
做好“花”文章,探索新“花”樣。時至今日,新疆“花經濟”蓄勢綻放,正在為更多群眾推開“致富門”。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