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上關於“二陽”的聲音引發關註,有報道稱部分城市三甲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人數上升。“二陽”病例是否增多?再感染風險有多大?新冠疫情會大幅回升嗎?如何做好科學防護?針對這些熱點問題,國傢衛生健康委組織多位專傢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專門作出回應。

  發生規模型疫情可能性不大 報告病例中絕大部分是輕癥

  問:近期發熱病人是否增多?“二陽”病例是否增多?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從全國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的監測數據來看,4月中下旬以來,全國報告的新冠確診病例數呈現上升趨勢,但近一周來,上升趨勢有所減緩。發熱門診的監測數據也顯示出類似趨勢。監測數據還顯示,報告的確診病例中絕大部分是輕癥。

  專傢總體研判認為,今後一段時期局部地區不排除新冠病例繼續增多的可能,但我國出現規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內不會對醫療秩序和社會運行造成明顯沖擊。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傑:最近接診的發熱病人,相比一個月前有所增加。檢測下來,新冠陽性病例占比不大,其中大部分是輕癥。

  從接診情況看,近期的發熱病人中大部分是首次感染新冠病毒。不過,最近1至2周發現,二次感染的比例有所增加。

  “二陽”癥狀相對更輕 重點人群防護要“關口前移”

  問:“二陽”癥狀如何?哪些人要特別註意防護?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無論是初次感染還是二次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臨床表現均集中在上呼吸道。我國當前大量人群體內還存有保護抗體,即使二次感染,癥狀普遍較輕,病程相對較短,重癥病例也很少。

  目前,預防工作應重視既往未感染過的人群,特別是沒有打過疫苗、有基礎疾病的高齡老人等。建議高風險人群要始終註意個人防護,“關口前移”盡可能避免感染。這類人群一旦出現感冒、發熱癥狀,應及時篩查,確定感染新冠病毒後要第一時間就醫。早期進行抗病毒治療、及時氧療,對於降低重癥風險十分重要。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傑:根據臨床觀察,二次感染的人群總體比第一次感染表現的癥狀要輕,主要表現為發熱、喉嚨痛。

  脆弱人群如65歲以上尤其是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高血壓、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肝腎疾病、糖尿病等基礎病患者,或者患有血液病、淋巴瘤等疾病的人群,容易二次感染,感染後容易重癥化。因此,這類人群一旦出現發熱,尤其是傢庭成員或周邊人群已經明確新冠感染,要及時做核酸或抗原檢測,早發現、早治療,盡早使用抗病毒藥物。

  XBB成為主要流行株 致病力無明顯變化

  問:我國目前主要的新冠病毒流行株是什麼?致病力有什麼變化?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監測數據顯示,截至5月上旬,XBB系列變異株已成為我國新冠病毒主要流行株,境外輸入病例中占比達95.6%,和全球情況基本一致。從我國和全球監測數據來看,與早期流行的奧密克戎各亞分支相比,XBB系列變異株的致病力沒有明顯變化。

  廣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康敏:隨著XBB系列變異株持續輸入,以及人群抗體水平逐漸下降、五一假期人員流動增多等原因,我們觀察到部分地區的疫情水平有小幅回升,這也符合全球奧密克戎變異株波動流行的規律。

  近期發熱門診就診量有所增加,但和4月份流感高峰期相比,仍處於低位。當前,新冠疫情發展速度相對比較緩慢,流行曲線也比較扁平。根據監測結果綜合研判,新冠疫情出現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低。

  做好科學防護 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問:普通人“二陽”後如何對癥治療?怎樣做好科學防護?

  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大多數人免疫力正常,感染瞭新冠病毒不必恐慌,對癥處理即可。目前從臨床看,人群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後總體癥狀較輕,不少患者以咽喉疼痛為突出癥狀,從中醫來講是風熱感冒加點“濕”或“燥”的特征,可以用一些清熱解毒、疏風解表、清咽利喉類型的中藥藥物。

  在預防方面,公眾可堅持做好個人防護,保持勤通風、勤洗手等良好衛生習慣,加強自我健康監測。若確定感染瞭新冠病毒,應避免帶病工作、上學,建議在傢充分休養,待完全康復後再工作、上學。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上呼吸道和咽喉是人體的門戶,不論是流感病毒還是新冠病毒,或是細菌感染,都可能導致咽喉腫痛。應註意鑒別,區別對待,對癥規范治療。

  同時,堅持保持手衛生、勤通風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有助於減少傳播風險、防治各類傳染病。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