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今天(5月17日)10時4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五十六顆北鬥導航衛星。這顆衛星是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也是我國北鬥三號工程的首顆備份衛星,將增強系統的可用性和穩健性,提升系統現有區域短報文通信容量三分之一,提高星基增強和精密單點定位服務性能。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體化管理體系保障北鬥衛星發射任務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自2000年開始承擔瞭全部北鬥衛星的發射任務,被稱為是北鬥“母港”。在這次北鬥衛星發射的前一天,記者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來看看這裡是如何保障北鬥衛星發射任務的。

總臺央視記者 劉潔:這裡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2號發射塔架,裡面包裹著的就是即將發射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發射前一天,這裡正在進行的是低溫推進劑加註前的最後準備工作。在現場我們可以看到,這裡的工作忙碌卻有條不紊,對於發射場來說,這樣的發射任務已經成為常態。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工程師 馬國忠:這個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一蹴而就的過程,是我們發射場在過去的1~2年時間內高密度執行任務以後,通過優化測發流程、整合測發項目,采用交叉並行的模式,然後采用一些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術手段綜合以後形成的這樣一個效果。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高效運行不僅保障瞭我國的北鬥導航系統快速完成瞭全球系統的部署,也為我國今後航天發射任務積累瞭寶貴的經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體化管理體系的建設,從最開始的質量管理體系,發展到融合瞭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一體化管理體系,再到如今的以風險管理為核心的全面精細化管理體系,為我國航天發射的高質量發展奠定瞭基礎。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系統工程師 楊文:為瞭實現發射場的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我們著手研發瞭發射場的設備遠程監視控制系統,先後研制出瞭完全自主可控的自主知識產權的最大的低溫傢族遠程控制系統、地面設備遠程監控系統。目前,發射場所有的設備設施基本都實現瞭數字化、可視化和遠程控制,能夠及時發現潛在風險,確保發射任務安全可控。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被稱為北鬥“母港”,承擔瞭全部北鬥衛星的發射任務,自2000年10月發射第一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以來,北鬥衛星的發射取得瞭百分之百圓滿成功。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總工程師 莊軻:每一次任務都會有一些技術狀態變化,比如說這一次火箭衛星和發射場加起來也有幾十項的狀態變化,發射場就對這些狀態的變化和特點進行瞭分析,形成瞭風險分析報告,對風險分析進行防控。在過程中間,我們也在關鍵的節點對質量和安全進行監督、評審,所有這些工作都是在一體化管理體系的約束下進行的。下一步,我們也會有更多的(北鬥)備份星的發射計劃。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將完成第五十六顆北鬥衛星變軌定點工作

此次我國成功發射第五十六顆北鬥導航衛星,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作為測控系統主體單位,圓滿完成衛星發射段測控任務,護送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統一調度指揮下,該中心所屬渭南、廈門等測控站點先後跟蹤測控。經過20多分鐘的飛行,第五十六顆北鬥導航衛星和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星箭組合體成功分離。此次發射的第56顆北鬥導航衛星是北鬥三號系統的首顆備份星,對增強北鬥全球星座運行的穩健性和可用性具有重要意義。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高級工程師 王鑫:這顆衛星的一大重要使命就是要時刻處於在軌“待命”狀態,為此,我們結合已在軌運行的三顆北鬥三號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技術狀態,以及這顆備份星的任務要求,對衛星的軌道控制策略、參試設備狀態進行瞭適應性修改,使其能夠具備三顆北鬥三號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軌位備份能力。

接下來,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還將繼續完成衛星的早期軌道段測控工作,完成多次變軌控制,使衛星成功定點於地球同步軌道,完成在軌測試工作後,第五十六顆北鬥導航衛星便可進入北鬥“大傢庭”。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高級工程師 劉嘯時:衛星上天後的一舉一動,對衛星、地面而言都是重大考驗。針對早期軌道段測控工作可能會出現的風險隱患,我們結合過往異常處置與衛星搶救經驗,周密制定瞭故障預案,並通過開展多次故障演練,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