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在長江上遊最大的江心島——重慶廣陽島,正在打造一個能夠進行生態治理和保護的“生態大腦”。什麼是“生態大腦”?它是如何運轉的?又是怎麼來進行生態保護和治理的?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其實,“生態大腦”可以被理解成廣陽島在數字世界的一個“孿生兄弟”,不僅能顯示整座島上山水林田湖草、動物、人、建築設備乃至空氣的各項數據指標和實時畫面,還能夠全時段、全空間監測和預警。

  在現場,工作人員給記者演示瞭“生態大腦”的一種特殊的推演功能。在“數字廣陽島”上的同一片區域,先後采用兩種不同的植被種植方案,過瞭十幾秒,“生態大腦”就自動推演出瞭10年後這片區域在不同方案下的植被樣貌。

  不僅可以進行不同植被方案的對比,工作人員還給記者進行瞭樹木現狀的生長推演。種下1000棵樹後,不一會兒,屏幕上就出現瞭樹木10年後的長勢情況,以及未來的樹高、胸徑和碳儲量等信息。

  “生態大腦”助力研判突發生態風險

  記者在島上看到,借助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遙感和高精度激光雷達,上百個流量計、水位計等設備,像神經網絡一樣感知水體動態,實時“觀察”著全島“九湖十八溪”的水質、水位等指標。

  “生態大腦”可以自動判斷生態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根據這些大數據,工作人員就可以綜合地對地質災害、內澇、火災和突發生態風險等,進行綜合地判斷,一旦出現異常,就能夠迅速報警並統一處置。

  我國數字基礎設施規模能級大幅提升

  我國“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明確提出,要推動大江、大河、大湖數字孿生、智慧化模擬和智能業務應用建設。如今,不僅僅是在重慶廣陽島,在全國其他地區,智慧設計、數字賦能正在幫助各個領域實現升級。

  在河北雄安,天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提升科學監管能力。在海南熱帶雨林,長臂猿實時監測方案正助力“極度瀕危動物”的保護。在安徽六安,利用數字技術打造的我國首個城市“水管傢”智慧調控系統,實現對當地水務業態全覆蓋、數據全監測,實現精準治水。

  數據顯示,我國數字基礎設施規模能級大幅提升,2022年數據產量達8.1ZB,同比增長22.7%,全球占比達10.5%,位居世界第二位。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