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数据显示,在清关前接受采访的1000名内地居民中,47%有意购买境外保险,约2/3的居民考虑在清关后一年内投保。 瑞银表示,内地对海外保险的需求旺盛,2024年内地赴港投保保额或重回疫情前高峰。

面对全面“通关”后释放的投保需求,保险公司开始新一轮布局。 友邦港澳行政总裁冯伟昌日前表示,两地通关必将为香港保险业提供增长动力,访港旅客将有理想的增长。 5000名财务策划顾问把握回归常态的机遇。 冯伟昌引述友邦保险去年的调查显示,57%有意访港的内地旅客,包括大湾区居民,会在通关后一个月内前往香港或澳门。 而受访者有意购买港澳地区的保险产品。

“通关”后,赴港购买保险的热情高涨。 是什么原因? 牟建群表示,疫情期间居民海外资产配置需求并未释放。 此外,由于日本、韩国等国家对中国游客实施出入境限制,不少内地游客也会选择前往香港、澳门旅游。 因此,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内地居民在香港投保新保单保费较往年将有明显上升,但要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

目前,香港保险市场的主流产品类型包括重大疾病保险、养老保险、人寿保险、万能保险、医疗保险和投资联结保险。 从险种比较来看,香港保险确实有其优势。 由于重疾险和人寿险保单支持全球理赔,而且还有可以兑换货币的多币种储蓄保单,对于内地消费者来说,在香港购买保险更具吸引力。 高的。

穆建群表示,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产品设计。 由于监管部门的限制不多,香港保险的产品形态相对开放,更具创新优势。 例如,香港保单储蓄保险预期分红收益较高、可以兑换货币、可以更换受保人等; 重疾险可以投保未出生的婴儿,保护孩子免受先天性疾病的侵害,具有癌症持续赔付的特点。 .

低迷过后,香港保险还“香甜”吗?

纵观过去十年的香港保险市场,内地游客来港购买保单的“热潮”从2010年开始持续高涨,并在2016年达到顶峰,进入约。 后续针对内地游客的新保单保费大幅缩水。 例如,2020年和2021年内地游客新保保费分别为68亿港元和6.88亿港元,占香港个人新保保费的比例降至个位数甚至更低。

代理香港保险收益_香港保险代理考试_香港保险代理咨询

内地旅客来港新增保费“断崖式”下跌,并非仅受近年疫情影响。 香港保险投保保险的消费者告诉记者,在横向比较相关保险后发现,香港保险的限制太多,而且以后不会在国外居住,所以不打算在香港购买保险。

不仅限制多,投保香港投保的流程也与内地大不相同。 在香港买保险不仅比内地有更多的保费门槛限制和缴费限制,而且两地的监管政策也不同。 牟建群表示,由于外汇管制等原因,理赔必须转至保单投保在香港的银行卡账户,理赔方可退还。 否则,将理赔汇至内地相对麻烦,也就是说必须在香港开立银行卡账户才能在香港投保。 此外,消费者在香港投保健康险产品,例如大病险,必须如实告知,以免日后因未告知身体状况而引发理赔纠纷。

》香港保险偏向于储蓄型或理财型,示范效益确实很好。保障型保险的性价比确实比内地高很多,但考虑到购买成本,难度理赔方式、理赔成本,甚至理赔纠纷,部分客户不满意。不友好。而且保险需要专业服务。对于一些客户在法律法规不熟悉的环境下购买保险,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不熟悉的规定,甚至语言障碍。” 英国精算师协会会员、泰生源精算咨询公司创始人毛彦辉进一步表示,如果盲目跟风去香港买保险,到头来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众所周知,买保险不仅仅是保单本身,更是一份温馨的服务。 比如熟悉的环境,与业务员的粘性,业务员的服务,保险公司提供的资源和附加服务,对于投保客户来说还是不可或缺的。 随着内地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未来香港保险市场会不会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没有出国留学和生活的需求,从长远来看,去香港买保险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毛艳辉告诉记者,随着人们保险观念的提高和内地保险市场的发展,保险种类的多元化和行业监管的规范化等,相关保险能更好地匹配和满足公众的需求。 . 在保险姓氏保险的发展趋势下,内地的保险市场会更加繁荣,增速会远高于在香港盲目买保险。

对于在香港购买投保的注意事项,毛艳辉表示,消费者在香港购买保险应该从自身需求出发,而不是从理财产品的示范收益出发,从解决问题和实现愿望出发,而不是从亲戚、朋友或业务人员如何推广。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胡永新

編輯:碩谷新聞聚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