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以来,国内理财市场最火的有两个场景。 一是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的“抢房大战”,二是内地居民涌向香港买保险。 事实上,近年去香港投保情况并不少见,但如此多普通内地消费者在外排队的场面,却颇为触目惊心。
专家提醒,去香港买保险也是一种利益与风险并存的行为。 昨日,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
保监会提醒:在香港买保险存在5大风险
在香港买保险真的“好看”吗? 针对赴港投保人数激增,昨日,保监会官网发布《关于内地居民赴港投保风险提示》,提醒来自五个方面:法律、外汇、收入、退保、具体条款。
中国保监会官网提醒:1、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必须到香港投保并签订相关保险合同。 如果在国内投保香港保单,就是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
第二,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 如发生纠纷,投保应依据香港地区法律提起维权诉讼。 与内地相比,香港的法律诉讼成本更高,可能面临更高的时间和成本成本。 除法律诉讼外,投保亦可选择向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有关索偿的纠纷,但该局目前可判给的最高赔偿为100万港元。 100万港元以下的索偿纠纷投诉,可由保险索偿投诉局免费处理,100万港元以上的则须通过诉讼或仲裁程序处理。 对于国内客户来说,难点一是不熟悉香港法律,二是香港律师费比较贵。
三是汇率风险需要自己承担,保单收益不确定。 一方面,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偿和保费均以港元、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兑换风险。 另一方面,内地居民在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回报分红保险属于金融资本项目项下交易,目前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第四,对于分红险,保证收益以上的红利分配具有不确定性。 目前,内地保险产品符合监管要求,按照低、中、高三档示范红利,示范利率上限分别为3%、4.5%和6%。 香港保险市场化程度较高,没有明确的分红证明要求。 大多数产品通常使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来进行分红示范。 然而,分红本身是非保证收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最后,保单早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 当保单中途退保时,投保只能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 香港监管机构对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没有具体要求。 大多数长期定期保费保单在保单初期的现金价值非常低,甚至在头两年为零。 如果退保,客户将遭受较大的损失。
此外,香港保险条款使用繁体字,表达方式与内地不同。 投保需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充分理解保险责任和理赔条件等重要内容,避免因对条款理解不准确而引发合同纠纷。
香港保单在内地受欢迎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险意识的增强,部分内地居民选择赴港购买保险产品。 据香港保险公布,2015年,来自深圳及内地其他投保的内地游客在香港购买的新保单总额为316亿港元,占新保总保单的24.2%香港保险业的个人业务保费,相当于内地客户在香港购买 1/ 4. 保险。
一位代理人告诉记者:“是‘窄进宽出’,投保时要求严格,但理赔很开心,不用亲自来港,而且索赔的解决是快速和标准化的。” 此外,与内地保险产品相比,香港保险价格便宜约30%-50%。
“香港的保单可以承保50多种重大疾病,而内地的保单只能承保30多种,一定更划算。” 在香港投保健康保险的张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专程到香港投保时,买单时排起了长队,因为内地消费者太多去香港投保。
业内人士:香港保险只是“长得漂亮”
某寿险公司精算师王明艳表示:“香港保险发展理念比较先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分红险在销售过程中会给客户做利益示范,无论是7 %或8%。香港保险通常按最优预估投资回报率进行论证,实际上很难做到。但内地保险监管对论证率有规定,一般按中档出台4.5%。
对于香港的重疾险,王明艳表示:“从保障范围来看,香港保险模仿了英国的重疾产品设计,将疾病种类划分得非常细,但有些疾病只是将重疾进一步拆分“在大陆。有些是一些世界上罕见的疾病,而且发病率很低,所以'看起来'具有广泛的保护范围。”
更值得注意的是,要想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需要有医生开具的诊断证明。 内地有大病保险的标准条款,但香港各家保险公司对疾病的定义各不相同。 一旦内地医院出具的证明不符合他们的理赔要求,很容易拒赔。 “
事实上,国家外汇管理局今年3月曾表示,由于目前外汇管理政策尚未放开,内地居民在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回报分红保险存在风险。
专家表示,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在内地购买保险可能更“靠谱”。
部分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过于盲目
国内某在线保险平台负责人表示:“现在有些内地居民去香港买保险太盲目了。 虽然香港保险在理赔过程中比较开心,但内地保单数量如此之多,到了集中理赔期难免会出现纠纷。 届时,香港保单将受香港法律保护,不适合内地居民使用。 监管部门会及时提醒,他们也担心未来出现理赔纠纷。”
此外,蒋莉表示,现时部分员工在内地发展业务以赚取佣金,引来不少不了解内幕消息的内地消费者到港投保,不符合《条例》的规定。规定。
一位金融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香港保险产品的定价与寿命表有关。 保险产品价格低,内地居民人口多,老命表还在用。 当时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年均保费也相应较高。 “随着内地居民人口普查工作完成,新版寿命表也在修订中,未来内地保险产品价格仍有下行空间。”
专家建议:如何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
专家建议,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内地,投保在选择保险产品时,可根据以下问题“找出最好的”:
一是生病时能承受多少。 该金额与最终支付的保费直接相关。
第二,需要多少保险才能提供足够的治疗费用。 这一点需要考虑到发生不幸事故时手术是否需要进口药品和设备、需要什么样的术后医疗服务等一系列问题。
三、上述费用套餐不含自费药品、器械、检查费用。 众所周知,医保有一个目录,包括药品目录、诊疗目录等,会影响医疗费用的实际需求。
第四,可以交多少保费。 目前,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与民营医疗机构合作,提供高端医疗服务,必然导致保费激增。 因此,在选择保障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保费承受能力。
第五,选择大病险、医疗险或大病+医疗险。 这个点要根据个人的需要来定。 重疾是指一旦患上了保单所列的疾病,就可以得到赔偿,而医疗保险则是住院或者去门诊就诊。 有了医疗费用,保险公司可按保单规定支付。 在专家看来,作为完善的疾病保障,两种险种都需要。
更多新闻
新闻更多
赴港买险热潮暗藏“资本外逃”
长江商学院教授欧阳辉近日撰文称,香港的保险产品可以投资全球优质项目和金融产品,并且可以美元计价。
不仅如此,购买香港保单还可以绕过外汇限制。 赴港购买保险可绕过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最高购汇汇款限额。 很多人用这个把人民币转出境,“变现美元”。 由于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资金管制限制较少,客户日后可自由将香港资产转移至其他国家。 目前,监管部门已经注意到香港投保的短期异常井喷,并开始出台相应政策规范市场发展,防范风险被刺激。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王云贵曾表示,国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保险有两种情况:如因旅游、商务活动需要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疾病保险,以及出国留学,是一种服务贸易交易。 外汇管理政策框架下允许和支持的; 但是,人寿保险和投资回报分红保险是不允许的。 本次交易在外汇管理方面属于金融和资本项目项下交易,尚未获得政策支持。
工银国际保险业研究员周勤指出,去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的短期原因导致了一系列不审慎的“羊群行为”涌向香港购买。保险业为人民币贬值预期自我强化创造了微观环境,给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带来了额外的复杂性,也给内地金融市场和中资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公司。
編輯:碩谷新聞聚合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